- 丛雨;杨宝峰;尹柏清;刘宇;翟寅;
以内蒙古某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分析聚合风电机组数量及风电机组间功率相关性对风电聚合功率波动的影响,并根据风电场实际风速、机组位置与机组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风电场机组间的功率相关性数据序列。通过不进行任何爬坡控制、风电机组按14%额定容量设定功率爬坡量以及考虑聚合特性的机组互补三种控制办法进行计算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风电场有功功率聚合特性控制优化策略能够在满足风电场有功功率爬坡要求的同时,提高风电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减少弃风限电量。
2021年01期 v.39;No.20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网刊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8 ] - 丛雨;杨宝峰;尹柏清;刘宇;翟寅;
以内蒙古某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分析聚合风电机组数量及风电机组间功率相关性对风电聚合功率波动的影响,并根据风电场实际风速、机组位置与机组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风电场机组间的功率相关性数据序列。通过不进行任何爬坡控制、风电机组按14%额定容量设定功率爬坡量以及考虑聚合特性的机组互补三种控制办法进行计算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风电场有功功率聚合特性控制优化策略能够在满足风电场有功功率爬坡要求的同时,提高风电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减少弃风限电量。
2021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丛雨;杨宝峰;尹柏清;刘宇;翟寅;
以内蒙古某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分析聚合风电机组数量及风电机组间功率相关性对风电聚合功率波动的影响,并根据风电场实际风速、机组位置与机组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风电场机组间的功率相关性数据序列。通过不进行任何爬坡控制、风电机组按14%额定容量设定功率爬坡量以及考虑聚合特性的机组互补三种控制办法进行计算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风电场有功功率聚合特性控制优化策略能够在满足风电场有功功率爬坡要求的同时,提高风电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减少弃风限电量。
2021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程紫运;田云飞;徐慧慧;杨德州;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下简称5G)的发展使移动蜂窝网络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平台,用于支撑大规模可调节负荷的信息采集、通信、存储和处理,并为关键需求响应的任务和实时应用提供合适的传输服务。本文从可调节负荷互动业务需求与面向可调节负荷的5G承载方案两方面对5G在可调节负荷领域的应用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应用基于CIM的标准信息服务和可调节负荷互动的信息模型及互动消息传递两项关键技术对5G在可调节负荷互动领域进行研究,明确未来可以实现对于需求侧资源更加精细化的深度感知,同时在满足用户意愿的前提下,能够让更多的需求侧资源参与到电网的友好互动过程中,从而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
2021年01期 v.39;No.201 10-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4 ] - 胡宏彬;丛雨;曹斌;王立强;牛玉广;胥国毅;
介绍了电力系统仿真主要应用的RTDS、HYPERSIM、RT-LAB、FPGA、ADPSS等仿真平台,从步长和应用场景对比分析了不同仿真方法的优缺点。立足地区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仿真平台规划建设的需求,提出了RT-LAB和HYPERSIM的数模混合联合仿真平台构建思路、硬件架构和功能,既可进行新能源关键设备并网的精确模拟,也可满足大规模含新能源的交流电网的分析计算,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1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宏彬;丛雨;曹斌;王立强;牛玉广;胥国毅;
介绍了电力系统仿真主要应用的RTDS、HYPERSIM、RT-LAB、FPGA、ADPSS等仿真平台,从步长和应用场景对比分析了不同仿真方法的优缺点。立足地区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仿真平台规划建设的需求,提出了RT-LAB和HYPERSIM的数模混合联合仿真平台构建思路、硬件架构和功能,既可进行新能源关键设备并网的精确模拟,也可满足大规模含新能源的交流电网的分析计算,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1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 ] - 胡宏彬;丛雨;曹斌;王立强;牛玉广;胥国毅;
介绍了电力系统仿真主要应用的RTDS、HYPERSIM、RT-LAB、FPGA、ADPSS等仿真平台,从步长和应用场景对比分析了不同仿真方法的优缺点。立足地区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仿真平台规划建设的需求,提出了RT-LAB和HYPERSIM的数模混合联合仿真平台构建思路、硬件架构和功能,既可进行新能源关键设备并网的精确模拟,也可满足大规模含新能源的交流电网的分析计算,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1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程紫运;田云飞;徐慧慧;杨德州;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下简称5G)的发展使移动蜂窝网络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平台,用于支撑大规模可调节负荷的信息采集、通信、存储和处理,并为关键需求响应的任务和实时应用提供合适的传输服务。本文从可调节负荷互动业务需求与面向可调节负荷的5G承载方案两方面对5G在可调节负荷领域的应用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应用基于CIM的标准信息服务和可调节负荷互动的信息模型及互动消息传递两项关键技术对5G在可调节负荷互动领域进行研究,明确未来可以实现对于需求侧资源更加精细化的深度感知,同时在满足用户意愿的前提下,能够让更多的需求侧资源参与到电网的友好互动过程中,从而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
2021年01期 14-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武海燕;张爱军;刘石川;邢华栋;刘会强;李丹丹;慕腾;
内蒙古电网整体短路电流水平逐年升高,且因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严重,已成为限制电网发展和制约运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2016—2020年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变化结果为依据,分析短路电流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采用二端口等值电路分析造成短路电流超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近年来已采取的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研究分析基于故障电流限制器(FCL)的短路电流控制措施,最后得出故障电流限制器不仅能够针对性地解决短路电流超标问题,而且不会对系统安全稳定产生影响,但其在内蒙古电网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需进一步研究。
2021年01期 v.39;No.201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2 ] - 程紫运;田云飞;徐慧慧;杨德州;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下简称5G)的发展使移动蜂窝网络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平台,用于支撑大规模可调节负荷的信息采集、通信、存储和处理,并为关键需求响应的任务和实时应用提供合适的传输服务。本文从可调节负荷互动业务需求与面向可调节负荷的5G承载方案两方面对5G在可调节负荷领域的应用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应用基于CIM的标准信息服务和可调节负荷互动的信息模型及互动消息传递两项关键技术对5G在可调节负荷互动领域进行研究,明确未来可以实现对于需求侧资源更加精细化的深度感知,同时在满足用户意愿的前提下,能够让更多的需求侧资源参与到电网的友好互动过程中,从而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
2021年01期 14-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武海燕;张爱军;刘石川;邢华栋;刘会强;李丹丹;慕腾;
内蒙古电网整体短路电流水平逐年升高,且因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严重,已成为限制电网发展和制约运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2016—2020年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变化结果为依据,分析短路电流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采用二端口等值电路分析造成短路电流超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近年来已采取的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研究分析基于故障电流限制器(FCL)的短路电流控制措施,最后得出故障电流限制器不仅能够针对性地解决短路电流超标问题,而且不会对系统安全稳定产生影响,但其在内蒙古电网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需进一步研究。
2021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武海燕;张爱军;刘石川;邢华栋;刘会强;李丹丹;慕腾;
内蒙古电网整体短路电流水平逐年升高,且因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严重,已成为限制电网发展和制约运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2016—2020年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变化结果为依据,分析短路电流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采用二端口等值电路分析造成短路电流超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近年来已采取的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研究分析基于故障电流限制器(FCL)的短路电流控制措施,最后得出故障电流限制器不仅能够针对性地解决短路电流超标问题,而且不会对系统安全稳定产生影响,但其在内蒙古电网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需进一步研究。
2021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耀东;郭红兵;付文光;郑璐;
为进一步减少变压器损坏事故,对内蒙古电网内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开展核算与评估。对变压器的短路过程建模,分析短路发生时绕组受到的电动力与短路电流的关系,通过修正制造厂家承诺的短路电流限值及统计基于故障案例的变压器短路电流限值两种方式,建立变压器可承受短路电流限值的样本数据库。依据抗短路能力管控平台和国网变压器抗短路中心开展评估过程,提出裕度系数概念,以量化抗短路能力改造的紧迫程度,并通过返厂解体和诊断试验验证抗短路能力评估结果,最后提出治理措施,以提高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21年01期 v.39;No.20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 ] - 胡耀东;郭红兵;付文光;郑璐;
为进一步减少变压器损坏事故,对内蒙古电网内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开展核算与评估。对变压器的短路过程建模,分析短路发生时绕组受到的电动力与短路电流的关系,通过修正制造厂家承诺的短路电流限值及统计基于故障案例的变压器短路电流限值两种方式,建立变压器可承受短路电流限值的样本数据库。依据抗短路能力管控平台和国网变压器抗短路中心开展评估过程,提出裕度系数概念,以量化抗短路能力改造的紧迫程度,并通过返厂解体和诊断试验验证抗短路能力评估结果,最后提出治理措施,以提高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21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耀东;郭红兵;付文光;郑璐;
为进一步减少变压器损坏事故,对内蒙古电网内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开展核算与评估。对变压器的短路过程建模,分析短路发生时绕组受到的电动力与短路电流的关系,通过修正制造厂家承诺的短路电流限值及统计基于故障案例的变压器短路电流限值两种方式,建立变压器可承受短路电流限值的样本数据库。依据抗短路能力管控平台和国网变压器抗短路中心开展评估过程,提出裕度系数概念,以量化抗短路能力改造的紧迫程度,并通过返厂解体和诊断试验验证抗短路能力评估结果,最后提出治理措施,以提高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21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安凯月;赵建坤;赵建利;徐大鹏;燕宝峰;
内蒙古西部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依据典型气象区域风速取值,不能有效指导架空线路防风设计工作。对此分析了内蒙古电网风害故障分布特征,统计蒙西地区近30年气象数据,采取极值Ⅰ型分布概率模型计算得到了内蒙古电网30年、50年和100年重现期最大风速,提出了内蒙古电网风区分级标准,绘制了内蒙古电网风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基本风速取值,以及微地形、极端气象灾害区域风速取值提出建议。
2021年01期 v.39;No.201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安凯月;赵建坤;赵建利;徐大鹏;燕宝峰;
内蒙古西部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依据典型气象区域风速取值,不能有效指导架空线路防风设计工作。对此分析了内蒙古电网风害故障分布特征,统计蒙西地区近30年气象数据,采取极值Ⅰ型分布概率模型计算得到了内蒙古电网30年、50年和100年重现期最大风速,提出了内蒙古电网风区分级标准,绘制了内蒙古电网风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基本风速取值,以及微地形、极端气象灾害区域风速取值提出建议。
2021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凯月;赵建坤;赵建利;徐大鹏;燕宝峰;
内蒙古西部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依据典型气象区域风速取值,不能有效指导架空线路防风设计工作。对此分析了内蒙古电网风害故障分布特征,统计蒙西地区近30年气象数据,采取极值Ⅰ型分布概率模型计算得到了内蒙古电网30年、50年和100年重现期最大风速,提出了内蒙古电网风区分级标准,绘制了内蒙古电网风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基本风速取值,以及微地形、极端气象灾害区域风速取值提出建议。
2021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范佳琪;任正;
针对特高压直流外送型电网直流分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分析了特高压配套线路短路故障后,在不同重合闸方式下断路器重合于永久故障后,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对其开断能力的影响。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计算特高压系统中重合闸过程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衰减时间常数,校核直流输送功率与火电开机不同方式下系统稳定性及短路电流因子。最后校验了短路电流是否满足遮断容量,提出重合闸方式及时间整定的推荐值,并建议典型电网需通过专题研究校核断路器重合闸方式和时间。
2021年01期 v.39;No.201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范佳琪;任正;
针对特高压直流外送型电网直流分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分析了特高压配套线路短路故障后,在不同重合闸方式下断路器重合于永久故障后,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对其开断能力的影响。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计算特高压系统中重合闸过程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衰减时间常数,校核直流输送功率与火电开机不同方式下系统稳定性及短路电流因子。最后校验了短路电流是否满足遮断容量,提出重合闸方式及时间整定的推荐值,并建议典型电网需通过专题研究校核断路器重合闸方式和时间。
2021年01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范佳琪;任正;
针对特高压直流外送型电网直流分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分析了特高压配套线路短路故障后,在不同重合闸方式下断路器重合于永久故障后,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对其开断能力的影响。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计算特高压系统中重合闸过程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衰减时间常数,校核直流输送功率与火电开机不同方式下系统稳定性及短路电流因子。最后校验了短路电流是否满足遮断容量,提出重合闸方式及时间整定的推荐值,并建议典型电网需通过专题研究校核断路器重合闸方式和时间。
2021年01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石川;慕腾;闫桂红;李小雨;
结合内蒙古电网的现状及特高压网架背景下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限制短路电流的主要技术路线及措施,并对各种措施对于内蒙古电网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选取优化网架结构作为限制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的主要措施,对特高压变电站接入方案及网架结构进行优化和局部加强后,最终形成以包头特高压、鄂尔多斯特高压、清水—乌兰察布特高压为中心的供电区域,构建以特高压变电站为支撑的1000 kV环网结构,为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2021年01期 v.39;No.201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 ] - 刘石川;慕腾;闫桂红;李小雨;
结合内蒙古电网的现状及特高压网架背景下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限制短路电流的主要技术路线及措施,并对各种措施对于内蒙古电网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选取优化网架结构作为限制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的主要措施,对特高压变电站接入方案及网架结构进行优化和局部加强后,最终形成以包头特高压、鄂尔多斯特高压、清水—乌兰察布特高压为中心的供电区域,构建以特高压变电站为支撑的1000 kV环网结构,为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2021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石川;慕腾;闫桂红;李小雨;
结合内蒙古电网的现状及特高压网架背景下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限制短路电流的主要技术路线及措施,并对各种措施对于内蒙古电网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选取优化网架结构作为限制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的主要措施,对特高压变电站接入方案及网架结构进行优化和局部加强后,最终形成以包头特高压、鄂尔多斯特高压、清水—乌兰察布特高压为中心的供电区域,构建以特高压变电站为支撑的1000 kV环网结构,为内蒙古电网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2021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建利;姚树华;刘卓;刘建军;
某500kV罐式断路器瓷质套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炸裂故障,基于爆炸理论通过瓷质碎块数据测量及抛射速度计算、瓷质套管炸裂过程3D动态模拟,推算了瓷质套管化学炸裂和物理炸裂的能量范围及其炸裂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瓷质套管炸裂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瓷块碎片抛射距离估算的瓷质套管化学炸裂能量为55~75 g的TNT当量,远大于其发生物理炸裂所产生的能量,瓷质套管炸裂性质属于化学爆炸。
2021年01期 v.39;No.20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赵建利;姚树华;刘卓;刘建军;
某500kV罐式断路器瓷质套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炸裂故障,基于爆炸理论通过瓷质碎块数据测量及抛射速度计算、瓷质套管炸裂过程3D动态模拟,推算了瓷质套管化学炸裂和物理炸裂的能量范围及其炸裂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瓷质套管炸裂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瓷块碎片抛射距离估算的瓷质套管化学炸裂能量为55~75 g的TNT当量,远大于其发生物理炸裂所产生的能量,瓷质套管炸裂性质属于化学爆炸。
2021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建利;姚树华;刘卓;刘建军;
某500kV罐式断路器瓷质套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炸裂故障,基于爆炸理论通过瓷质碎块数据测量及抛射速度计算、瓷质套管炸裂过程3D动态模拟,推算了瓷质套管化学炸裂和物理炸裂的能量范围及其炸裂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瓷质套管炸裂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瓷块碎片抛射距离估算的瓷质套管化学炸裂能量为55~75 g的TNT当量,远大于其发生物理炸裂所产生的能量,瓷质套管炸裂性质属于化学爆炸。
2021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荀华;韩建春;
为了全面掌握内蒙古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情况,用规则权重配置方式综合评估设备台账、技术参数、检修、试验、缺陷等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发现存在设备信息错误以及系统垃圾数据较多的问题。对此提出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在数据产生、存储、应用整个生命周期中数据管理的要求;开展基于问题数据的治理,提高"源"数据的质量,增强数据可信度,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性;提升数据交互的应用力度,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
2021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荀华;韩建春;
为了全面掌握内蒙古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情况,用规则权重配置方式综合评估设备台账、技术参数、检修、试验、缺陷等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发现存在设备信息错误以及系统垃圾数据较多的问题。对此提出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在数据产生、存储、应用整个生命周期中数据管理的要求;开展基于问题数据的治理,提高"源"数据的质量,增强数据可信度,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性;提升数据交互的应用力度,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
2021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荀华;韩建春;
为了全面掌握内蒙古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情况,用规则权重配置方式综合评估设备台账、技术参数、检修、试验、缺陷等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发现存在设备信息错误以及系统垃圾数据较多的问题。对此提出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在数据产生、存储、应用整个生命周期中数据管理的要求;开展基于问题数据的治理,提高"源"数据的质量,增强数据可信度,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性;提升数据交互的应用力度,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
2021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涛;何磊;牛冠男;刘佩佳;韩海龙;
针对内蒙古电网地调数据网业务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在调度数据网业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并结合巴彦淖尔电业局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度数据网业务管理软件。该软件具有B/S模式易于维护、数据跨节点自动备份、修改数据时保存原始数据的优点,性能稳定,用户体验度高,实现了业务数据分配和设备配置文件制作的智能化以及业务申请表的格式化打印。经测试,该软件完成调度数据网业务数据分配仅需7.94 s,生成配置文件用时仅20.03 s,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1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涛;何磊;牛冠男;刘佩佳;韩海龙;
针对内蒙古电网地调数据网业务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在调度数据网业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并结合巴彦淖尔电业局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度数据网业务管理软件。该软件具有B/S模式易于维护、数据跨节点自动备份、修改数据时保存原始数据的优点,性能稳定,用户体验度高,实现了业务数据分配和设备配置文件制作的智能化以及业务申请表的格式化打印。经测试,该软件完成调度数据网业务数据分配仅需7.94 s,生成配置文件用时仅20.03 s,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1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涛;何磊;牛冠男;刘佩佳;韩海龙;
针对内蒙古电网地调数据网业务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在调度数据网业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并结合巴彦淖尔电业局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度数据网业务管理软件。该软件具有B/S模式易于维护、数据跨节点自动备份、修改数据时保存原始数据的优点,性能稳定,用户体验度高,实现了业务数据分配和设备配置文件制作的智能化以及业务申请表的格式化打印。经测试,该软件完成调度数据网业务数据分配仅需7.94 s,生成配置文件用时仅20.03 s,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1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冯兆辉;韩方韬;
某500 kV变电站通信专用高频开关电源连续运行多年,存在电源模块元器件严重老化、绝缘失效、设备停产等严重隐患,需要更换。分析了更换电源时,在电源割接、屏位拆除与安装以及电源类设备带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制订了临时电源过渡、蓄电池供电过渡及单套高频开关屏接双套直流负载三种不停电更换备选方案,经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单套高频开关屏接双套直流负载方案。实施后,变电站设备运行良好,表明该方案合理可行、实际操作性好,可推广使用。
2021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兆辉;韩方韬;
某500 kV变电站通信专用高频开关电源连续运行多年,存在电源模块元器件严重老化、绝缘失效、设备停产等严重隐患,需要更换。分析了更换电源时,在电源割接、屏位拆除与安装以及电源类设备带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制订了临时电源过渡、蓄电池供电过渡及单套高频开关屏接双套直流负载三种不停电更换备选方案,经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单套高频开关屏接双套直流负载方案。实施后,变电站设备运行良好,表明该方案合理可行、实际操作性好,可推广使用。
2021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 冯兆辉;韩方韬;
某500 kV变电站通信专用高频开关电源连续运行多年,存在电源模块元器件严重老化、绝缘失效、设备停产等严重隐患,需要更换。分析了更换电源时,在电源割接、屏位拆除与安装以及电源类设备带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制订了临时电源过渡、蓄电池供电过渡及单套高频开关屏接双套直流负载三种不停电更换备选方案,经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单套高频开关屏接双套直流负载方案。实施后,变电站设备运行良好,表明该方案合理可行、实际操作性好,可推广使用。
2021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军;赵丽君;
杜尔伯特220 kV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中,将原电子互感器改造为新型电子互感器配合合并单元的模式。二次设备中,将原有监控系统更换为一体化监控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利用了近年新扩建的两套线路,同时将对侧装置软硬件升级为与本侧同版本的保护,利用软件保护定值或算法完成补偿;其余线路保护、主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母联保护均进行了更换;对电量计费系统的通信规约进行了升级改造,非关口计量表采用SV网络采样,关口计量表采用点对点采样。改造完成后,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指标的目的,为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了借鉴。
2021年01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 ] - 张爱军;赵丽君;
杜尔伯特220 kV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中,将原电子互感器改造为新型电子互感器配合合并单元的模式。二次设备中,将原有监控系统更换为一体化监控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利用了近年新扩建的两套线路,同时将对侧装置软硬件升级为与本侧同版本的保护,利用软件保护定值或算法完成补偿;其余线路保护、主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母联保护均进行了更换;对电量计费系统的通信规约进行了升级改造,非关口计量表采用SV网络采样,关口计量表采用点对点采样。改造完成后,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指标的目的,为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了借鉴。
2021年01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爱军;赵丽君;
杜尔伯特220 kV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中,将原电子互感器改造为新型电子互感器配合合并单元的模式。二次设备中,将原有监控系统更换为一体化监控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利用了近年新扩建的两套线路,同时将对侧装置软硬件升级为与本侧同版本的保护,利用软件保护定值或算法完成补偿;其余线路保护、主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母联保护均进行了更换;对电量计费系统的通信规约进行了升级改造,非关口计量表采用SV网络采样,关口计量表采用点对点采样。改造完成后,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指标的目的,为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了借鉴。
2021年01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熊飞;董蓓蓓;刘艳丽;翟剑;
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后对继电保护配置的影响。针对西安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经专线接入配电网、T形接入配电网、接入配电室3种典型10 kV接入系统方式,提出相应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以西安地区某9.8 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依据配置原则提出保护配置方案,通过保护定值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021年01期 v.39;No.20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 ] - 吕超;李赫;王劭;周佳;司思;
解析了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水树引起的绝缘劣化机理及其介损(tanδ)特性,提出了基于超低频(0.1 Hz)介损检测技术的电缆老化评估方法。并利用现场6段典型电缆进行了实际测试,通过该方法准确检测出其中一根电缆某相受潮老化严重,需要立即更换;而另外一根电缆的三相介损均超标,需要进一步测试,以确保其绝缘完好。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10 kV配电网XLPE电缆的受潮绝缘老化评估工作。
2021年01期 v.39;No.20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8 ] - 熊飞;董蓓蓓;刘艳丽;翟剑;
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后对继电保护配置的影响。针对西安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经专线接入配电网、T形接入配电网、接入配电室3种典型10 kV接入系统方式,提出相应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以西安地区某9.8 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依据配置原则提出保护配置方案,通过保护定值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021年0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熊飞;董蓓蓓;刘艳丽;翟剑;
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后对继电保护配置的影响。针对西安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经专线接入配电网、T形接入配电网、接入配电室3种典型10 kV接入系统方式,提出相应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以西安地区某9.8 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依据配置原则提出保护配置方案,通过保护定值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021年01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超;李赫;王劭;周佳;司思;
解析了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水树引起的绝缘劣化机理及其介损(tanδ)特性,提出了基于超低频(0.1 Hz)介损检测技术的电缆老化评估方法。并利用现场6段典型电缆进行了实际测试,通过该方法准确检测出其中一根电缆某相受潮老化严重,需要立即更换;而另外一根电缆的三相介损均超标,需要进一步测试,以确保其绝缘完好。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10 kV配电网XLPE电缆的受潮绝缘老化评估工作。
2021年01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吕超;李赫;王劭;周佳;司思;
解析了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水树引起的绝缘劣化机理及其介损(tanδ)特性,提出了基于超低频(0.1 Hz)介损检测技术的电缆老化评估方法。并利用现场6段典型电缆进行了实际测试,通过该方法准确检测出其中一根电缆某相受潮老化严重,需要立即更换;而另外一根电缆的三相介损均超标,需要进一步测试,以确保其绝缘完好。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10 kV配电网XLPE电缆的受潮绝缘老化评估工作。
2021年01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连勃;张斯亮;牟乐;史良宵;闫晓宇;
对储能系统辅助火电AGC调频工程评估与设计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在选择储能容量配比时,建议采用0.5 h放电时间的储能系统能量容量;电气接入方式为利用机组6 kV或10 kV高压厂用电源接入;系统充电运行时,原有保护设置不需要调整;计算短路电流时,需考虑最严重工况时储能系统额外提供的三相短路电流,并验证是否超过断路器的可分断范围;厂用电开关柜电气二次设计时,可在发变组保护和高压厂用电源切换模块中增加对储能系统的联跳接口。安全性评估方面,需考虑次同步振荡问题。并介绍了本类工程中火电厂DCS系统与RTU系统需实施的改造项目。
2021年01期 v.39;No.201 76-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 ] - 郑建军;贾鹏;刘昊东;田峰;
采用宏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断口形态分析、后退角测量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某在役110 kV复合绝缘子高压端护套开裂原因,阐述了护套开裂的完整过程及开裂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高压端护套开裂主要因为黏结质量不合格,使得高压端护套与金具的胶结层内形成气孔,在电场的长期作用下,气孔处发生局部放电,并引发金具温度升高,加速了高压端硅橡胶护套的老化;此外,裂纹位于护套变截面处,该部位应力较集中,也加速了裂纹的扩展。为了防止绝缘子护套再次开裂,提出加强对输电线路在役复合绝缘子的监督工作等建议。
2021年01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建军;贾鹏;刘昊东;田峰;
采用宏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断口形态分析、后退角测量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某在役110 kV复合绝缘子高压端护套开裂原因,阐述了护套开裂的完整过程及开裂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高压端护套开裂主要因为黏结质量不合格,使得高压端护套与金具的胶结层内形成气孔,在电场的长期作用下,气孔处发生局部放电,并引发金具温度升高,加速了高压端硅橡胶护套的老化;此外,裂纹位于护套变截面处,该部位应力较集中,也加速了裂纹的扩展。为了防止绝缘子护套再次开裂,提出加强对输电线路在役复合绝缘子的监督工作等建议。
2021年01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建军;贾鹏;刘昊东;田峰;
采用宏观形貌观察、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断口形态分析、后退角测量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某在役110 kV复合绝缘子高压端护套开裂原因,阐述了护套开裂的完整过程及开裂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高压端护套开裂主要因为黏结质量不合格,使得高压端护套与金具的胶结层内形成气孔,在电场的长期作用下,气孔处发生局部放电,并引发金具温度升高,加速了高压端硅橡胶护套的老化;此外,裂纹位于护套变截面处,该部位应力较集中,也加速了裂纹的扩展。为了防止绝缘子护套再次开裂,提出加强对输电线路在役复合绝缘子的监督工作等建议。
2021年01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连勃;张斯亮;牟乐;史良宵;闫晓宇;
对储能系统辅助火电AGC调频工程评估与设计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在选择储能容量配比时,建议采用0.5 h放电时间的储能系统能量容量;电气接入方式为利用机组6 kV或10 kV高压厂用电源接入;系统充电运行时,原有保护设置不需要调整;计算短路电流时,需考虑最严重工况时储能系统额外提供的三相短路电流,并验证是否超过断路器的可分断范围;厂用电开关柜电气二次设计时,可在发变组保护和高压厂用电源切换模块中增加对储能系统的联跳接口。安全性评估方面,需考虑次同步振荡问题。并介绍了本类工程中火电厂DCS系统与RTU系统需实施的改造项目。
2021年01期 80-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连勃;张斯亮;牟乐;史良宵;闫晓宇;
对储能系统辅助火电AGC调频工程评估与设计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在选择储能容量配比时,建议采用0.5 h放电时间的储能系统能量容量;电气接入方式为利用机组6 kV或10 kV高压厂用电源接入;系统充电运行时,原有保护设置不需要调整;计算短路电流时,需考虑最严重工况时储能系统额外提供的三相短路电流,并验证是否超过断路器的可分断范围;厂用电开关柜电气二次设计时,可在发变组保护和高压厂用电源切换模块中增加对储能系统的联跳接口。安全性评估方面,需考虑次同步振荡问题。并介绍了本类工程中火电厂DCS系统与RTU系统需实施的改造项目。
2021年01期 80-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俎海东;张沈彬;李晓波;
某50 MW汽轮发电机组检修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现象,发电机转子振动突增。分析振动突增的原因为发电机转子发生了轴瓦自激振动。经现场检查分析,轴瓦自激振动的诱因为发电机转子轴承座标高偏小、轴瓦顶隙偏大、润滑油品质较差和轴瓦磨损。通过调整轴承座标高、轴瓦顶隙、轴瓦侧隙、改善润滑油品质和处理轴瓦磨损,解决了轴瓦自激振动问题。
2021年01期 v.39;No.201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 ] - 李吉生;
某厂区位于广东电网末端,当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返回运行时,导致该厂区电厂主变压器中性点流过直流电流。为了抑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返回运行引起的电厂主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对该厂区近区交流系统直流电流分布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变压器直流偏磁电流并分析了直流偏磁的影响因素,通过直流偏磁抑制措施比较,推荐该厂区6台主变压器均加装隔直装置,避免对变压器本体的影响。
2021年01期 v.39;No.20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8 ] - 俎海东;张沈彬;李晓波;
某50 MW汽轮发电机组检修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现象,发电机转子振动突增。分析振动突增的原因为发电机转子发生了轴瓦自激振动。经现场检查分析,轴瓦自激振动的诱因为发电机转子轴承座标高偏小、轴瓦顶隙偏大、润滑油品质较差和轴瓦磨损。通过调整轴承座标高、轴瓦顶隙、轴瓦侧隙、改善润滑油品质和处理轴瓦磨损,解决了轴瓦自激振动问题。
2021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俎海东;张沈彬;李晓波;
某50 MW汽轮发电机组检修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现象,发电机转子振动突增。分析振动突增的原因为发电机转子发生了轴瓦自激振动。经现场检查分析,轴瓦自激振动的诱因为发电机转子轴承座标高偏小、轴瓦顶隙偏大、润滑油品质较差和轴瓦磨损。通过调整轴承座标高、轴瓦顶隙、轴瓦侧隙、改善润滑油品质和处理轴瓦磨损,解决了轴瓦自激振动问题。
2021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闫康;郑战强;
为了研究严酷环境下支柱瓷绝缘子釉面耐电蚀损情况,在实验室内模拟现场恶劣环境,采用交流斜面法对支柱绝缘子进行了耐电蚀损试验。试验持续了700 h,分析了不同时刻电极的放电情况,并对电蚀一定时间后的绝缘子进行泄漏电流试验、工频湿闪络电压试验、工频干闪络电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的电蚀后,试品绝缘子表面釉层发生了化学变化,釉层碳化严重,出现了鼓包和微裂纹;绝缘子内部形成了断续的闪络通道,造成绝缘子工频干闪络、湿闪络电压等电气性能明显降低。
2021年01期 v.39;No.20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 ] - 李吉生;
某厂区位于广东电网末端,当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返回运行时,导致该厂区电厂主变压器中性点流过直流电流。为了抑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返回运行引起的电厂主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对该厂区近区交流系统直流电流分布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变压器直流偏磁电流并分析了直流偏磁的影响因素,通过直流偏磁抑制措施比较,推荐该厂区6台主变压器均加装隔直装置,避免对变压器本体的影响。
2021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吉生;
某厂区位于广东电网末端,当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返回运行时,导致该厂区电厂主变压器中性点流过直流电流。为了抑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返回运行引起的电厂主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对该厂区近区交流系统直流电流分布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变压器直流偏磁电流并分析了直流偏磁的影响因素,通过直流偏磁抑制措施比较,推荐该厂区6台主变压器均加装隔直装置,避免对变压器本体的影响。
2021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闫康;郑战强;
为了研究严酷环境下支柱瓷绝缘子釉面耐电蚀损情况,在实验室内模拟现场恶劣环境,采用交流斜面法对支柱绝缘子进行了耐电蚀损试验。试验持续了700 h,分析了不同时刻电极的放电情况,并对电蚀一定时间后的绝缘子进行泄漏电流试验、工频湿闪络电压试验、工频干闪络电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的电蚀后,试品绝缘子表面釉层发生了化学变化,釉层碳化严重,出现了鼓包和微裂纹;绝缘子内部形成了断续的闪络通道,造成绝缘子工频干闪络、湿闪络电压等电气性能明显降低。
2021年01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康;郑战强;
为了研究严酷环境下支柱瓷绝缘子釉面耐电蚀损情况,在实验室内模拟现场恶劣环境,采用交流斜面法对支柱绝缘子进行了耐电蚀损试验。试验持续了700 h,分析了不同时刻电极的放电情况,并对电蚀一定时间后的绝缘子进行泄漏电流试验、工频湿闪络电压试验、工频干闪络电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的电蚀后,试品绝缘子表面釉层发生了化学变化,釉层碳化严重,出现了鼓包和微裂纹;绝缘子内部形成了断续的闪络通道,造成绝缘子工频干闪络、湿闪络电压等电气性能明显降低。
2021年01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闯;卢银均;刘红云;向晓;王梁伟;
针对现有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采用收缩因子对粒子速度更新方式进行改进,保证PSO算法前期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后期的局部寻优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能;利用改进PSO对LSSVM参数进行寻优,建立基于改进PSO-LSSVM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模型。利用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改进PSO-LSSVM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2021年01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刘闯;卢银均;刘红云;向晓;王梁伟;
针对现有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采用收缩因子对粒子速度更新方式进行改进,保证PSO算法前期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后期的局部寻优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能;利用改进PSO对LSSVM参数进行寻优,建立基于改进PSO-LSSVM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模型。利用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改进PSO-LSSVM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2021年01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田晓云;范永强;艾博;李智辉;王祥;
针对某500 kV变电站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避雷器绝缘缺陷,通过对比避雷器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及巡检例行试验数据,初步判断为避雷器受潮。返厂对避雷器解体后,对防爆板、内部芯体、主要部件外绝缘筒进行了检测,发现明显放电痕迹,对内部芯体单元进行绝缘试验,最终判断为生产工艺问题导致避雷器内部严重受潮,引发其内部树枝状放电。对此提出加强对新投运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等预防措施。
2021年01期 v.39;No.201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 ] - 刘闯;卢银均;刘红云;向晓;王梁伟;
针对现有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采用收缩因子对粒子速度更新方式进行改进,保证PSO算法前期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后期的局部寻优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能;利用改进PSO对LSSVM参数进行寻优,建立基于改进PSO-LSSVM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模型。利用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改进PSO-LSSVM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2021年01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田晓云;范永强;艾博;李智辉;王祥;
针对某500 kV变电站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避雷器绝缘缺陷,通过对比避雷器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及巡检例行试验数据,初步判断为避雷器受潮。返厂对避雷器解体后,对防爆板、内部芯体、主要部件外绝缘筒进行了检测,发现明显放电痕迹,对内部芯体单元进行绝缘试验,最终判断为生产工艺问题导致避雷器内部严重受潮,引发其内部树枝状放电。对此提出加强对新投运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等预防措施。
2021年01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田晓云;范永强;艾博;李智辉;王祥;
针对某500 kV变电站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避雷器绝缘缺陷,通过对比避雷器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及巡检例行试验数据,初步判断为避雷器受潮。返厂对避雷器解体后,对防爆板、内部芯体、主要部件外绝缘筒进行了检测,发现明显放电痕迹,对内部芯体单元进行绝缘试验,最终判断为生产工艺问题导致避雷器内部严重受潮,引发其内部树枝状放电。对此提出加强对新投运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等预防措施。
2021年01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