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海燕1;2;慕腾1;2;邢华栋1;2;郭琪1;2;刘会强1;2;郭裕1;2;雷轲1;2
以内蒙古电网锡林浩特西部地区为例,针对多端风电汇集区域电网发生故障后系统节点电压越限的问题进行<i>P</i>-<i>V</i>(功率-电压)分析,并绘制风电场有功出力和控制电压值的<i>P</i>-<i>V</i>曲线,研究不同接线方式、区域负荷对<i>P</i>-<i>V</i>曲线的影响。通过仿真得出系统在不同负荷水平、运行工况下,站点<i>P</i>-<i>V</i>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即随风电出力逐渐增加,站点的控制电压下限值先降后升,且检修方式下的<i>P</i>-<i>V</i>曲线呈现更加明显的“V”形,电压跌落严重;同时区域负荷水平越低,站点控制电压下限值越小。最后提出了基于负荷分档的多端风电汇集区域电网输电断面和控制电压的协调控制策略,确定了不同负荷水平情况下该地区输电断面有功功率和站点电压的运行范围。
2021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武海燕;慕腾;邢华栋;郭琪;刘会强;郭裕;雷轲;
以内蒙古电网锡林浩特西部地区为例,针对多端风电汇集区域电网发生故障后系统节点电压越限的问题进行P-V(功率-电压)分析,并绘制风电场有功出力和控制电压值的P-V曲线,研究不同接线方式、区域负荷对P-V曲线的影响。通过仿真得出系统在不同负荷水平、运行工况下,站点P-V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即随风电出力逐渐增加,站点的控制电压下限值先降后升,且检修方式下的P-V曲线呈现更加明显的"V"形,电压跌落严重;同时区域负荷水平越低,站点控制电压下限值越小。最后提出了基于负荷分档的多端风电汇集区域电网输电断面和控制电压的协调控制策略,确定了不同负荷水平情况下该地区输电断面有功功率和站点电压的运行范围。
2021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武海燕;慕腾;邢华栋;郭琪;刘会强;郭裕;雷轲;
以内蒙古电网锡林浩特西部地区为例,针对多端风电汇集区域电网发生故障后系统节点电压越限的问题进行P-V(功率-电压)分析,并绘制风电场有功出力和控制电压值的P-V曲线,研究不同接线方式、区域负荷对P-V曲线的影响。通过仿真得出系统在不同负荷水平、运行工况下,站点P-V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即随风电出力逐渐增加,站点的控制电压下限值先降后升,且检修方式下的P-V曲线呈现更加明显的"V"形,电压跌落严重;同时区域负荷水平越低,站点控制电压下限值越小。最后提出了基于负荷分档的多端风电汇集区域电网输电断面和控制电压的协调控制策略,确定了不同负荷水平情况下该地区输电断面有功功率和站点电压的运行范围。
2021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武海燕;慕腾;邢华栋;郭琪;刘会强;郭裕;雷轲;
以内蒙古电网锡林浩特西部地区为例,针对多端风电汇集区域电网发生故障后系统节点电压越限的问题进行P-V(功率-电压)分析,并绘制风电场有功出力和控制电压值的P-V曲线,研究不同接线方式、区域负荷对P-V曲线的影响。通过仿真得出系统在不同负荷水平、运行工况下,站点P-V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即随风电出力逐渐增加,站点的控制电压下限值先降后升,且检修方式下的P-V曲线呈现更加明显的"V"形,电压跌落严重;同时区域负荷水平越低,站点控制电压下限值越小。最后提出了基于负荷分档的多端风电汇集区域电网输电断面和控制电压的协调控制策略,确定了不同负荷水平情况下该地区输电断面有功功率和站点电压的运行范围。
2021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鹏先1;李帆2;贺春1;赵程3;徐学刚3;周凤争1;魏佳3
针对2021年1月发生在天津市的多起高压电缆充油终端故障,对故障发生的时间及现场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故障多发于寒冷的冬季,观察故障现场发现绝缘油凝固、应力锥处电缆主绝缘击穿、应力锥内侧存在放电痕迹。根据调研结果,对不同种类的绝缘油的低温性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绝缘油凝固是造成冬季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故障的主要原因,而现行相关国家标准中对于绝缘油低温性能缺少相关规定,建议在标准中标明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绝缘油的最高倾点。
2021年05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寇正1;2;刘涛玮1;刘轩1;2;赵建利1;2;冯汝明1;2;何文浩3
在分析电力设备历史故障与气象灾害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洛伦斯理论搭建了受单一或多种气象灾害下的电力设备风险模型,结合灾害类型与灾害等级,得出了特定气象灾害条件下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概率与电力设备风险预警相关性耦合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气象灾害的电力设备风险预警评估规则和风险等级,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2021年05期 10-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网刊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宋鹏先;李帆;贺春;赵程;徐学刚;周凤争;魏佳;
针对2021年1月发生在天津市的多起高压电缆充油终端故障,对故障发生的时间及现场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故障多发于寒冷的冬季,观察故障现场发现绝缘油凝固、应力锥处电缆主绝缘击穿、应力锥内侧存在放电痕迹。根据调研结果,对不同种类的绝缘油的低温性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绝缘油凝固是造成冬季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故障的主要原因,而现行相关国家标准中对于绝缘油低温性能缺少相关规定,建议在标准中标明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绝缘油的最高倾点。
2021年05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鹏先;李帆;贺春;赵程;徐学刚;周凤争;魏佳;
针对2021年1月发生在天津市的多起高压电缆充油终端故障,对故障发生的时间及现场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故障多发于寒冷的冬季,观察故障现场发现绝缘油凝固、应力锥处电缆主绝缘击穿、应力锥内侧存在放电痕迹。根据调研结果,对不同种类的绝缘油的低温性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绝缘油凝固是造成冬季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故障的主要原因,而现行相关国家标准中对于绝缘油低温性能缺少相关规定,建议在标准中标明高压电缆户外充油终端绝缘油的最高倾点。
2021年05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寇正;刘涛玮;刘轩;赵建利;冯汝明;何文浩;
在分析电力设备历史故障与气象灾害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洛伦斯理论搭建了受单一或多种气象灾害下的电力设备风险模型,结合灾害类型与灾害等级,得出了特定气象灾害条件下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概率与电力设备风险预警相关性耦合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气象灾害的电力设备风险预警评估规则和风险等级,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2021年05期 14-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寇正;刘涛玮;刘轩;赵建利;冯汝明;何文浩;
在分析电力设备历史故障与气象灾害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洛伦斯理论搭建了受单一或多种气象灾害下的电力设备风险模型,结合灾害类型与灾害等级,得出了特定气象灾害条件下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概率与电力设备风险预警相关性耦合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气象灾害的电力设备风险预警评估规则和风险等级,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2021年05期 14-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寇正;刘涛玮;刘轩;赵建利;冯汝明;何文浩;
在分析电力设备历史故障与气象灾害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洛伦斯理论搭建了受单一或多种气象灾害下的电力设备风险模型,结合灾害类型与灾害等级,得出了特定气象灾害条件下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概率与电力设备风险预警相关性耦合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气象灾害的电力设备风险预警评估规则和风险等级,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2021年05期 14-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晓敏;赵影;李斯特;郭金刚;王达
分析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与双馈风机(DFIG)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了MMC换流站和DFIG对交流系统产生的暂态故障响应。基于协调控制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撬棒(Crowbar)电路,提高了DFIG的低电压过渡能力。并利用RTDS软件平台,仿真验证了在交流系统发生三相短路和不对称故障时,含DFIG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在故障回路中产生的故障特征。
2021年05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网刊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赵晓敏;赵影;李斯特;郭金刚;王达;
分析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与双馈风机(DFIG)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了MMC换流站和DFIG对交流系统产生的暂态故障响应。基于协调控制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撬棒(Crowbar)电路,提高了DFIG的低电压过渡能力。并利用RTDS软件平台,仿真验证了在交流系统发生三相短路和不对称故障时,含DFIG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在故障回路中产生的故障特征。
2021年05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晓敏;赵影;李斯特;郭金刚;王达;
分析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与双馈风机(DFIG)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了MMC换流站和DFIG对交流系统产生的暂态故障响应。基于协调控制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撬棒(Crowbar)电路,提高了DFIG的低电压过渡能力。并利用RTDS软件平台,仿真验证了在交流系统发生三相短路和不对称故障时,含DFIG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在故障回路中产生的故障特征。
2021年05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安义岩;张星宇;刘天奇;王坤涵;尚鑫
±800 kV换流站使用的三角形接法换流变压器在现场局放试验双端加压时,流过换流变压器阀侧两端补偿电抗器的补偿电流和阀侧两端绕组的电压值不同,同时在变频电源与两台励磁变压器组成的低压侧回路中存在小的环流,针对此问题,对双端加压电路进行等效分析。原因为阀侧两端入口电容不同,发生了欠补偿和过补偿,进而产生了串联谐振和分压现象,提出采用试验时调节换流变压器阀侧两端补偿电抗器电感值、调节励磁变压器变比、利用双变频电源供电的解决方法,建立了与现场试验设备等参数的仿真模型,证明了调节补偿电抗器电感值及励磁变压器变比的方法最为简单有效。
2021年05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安义岩;张星宇;刘天奇;王坤涵;尚鑫;
800 kV换流站使用的三角形接法换流变压器在现场局放试验双端加压时,流过换流变压器阀侧两端补偿电抗器的补偿电流和阀侧两端绕组的电压值不同,同时在变频电源与两台励磁变压器组成的低压侧回路中存在小的环流,针对此问题,对双端加压电路进行等效分析。原因为阀侧两端入口电容不同,发生了欠补偿和过补偿,进而产生了串联谐振和分压现象,提出采用试验时调节换流变压器阀侧两端补偿电抗器电感值、调节励磁变压器变比、利用双变频电源供电的解决方法,建立了与现场试验设备等参数的仿真模型,证明了调节补偿电抗器电感值及励磁变压器变比的方法最为简单有效。
2021年05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义岩;张星宇;刘天奇;王坤涵;尚鑫;
800 kV换流站使用的三角形接法换流变压器在现场局放试验双端加压时,流过换流变压器阀侧两端补偿电抗器的补偿电流和阀侧两端绕组的电压值不同,同时在变频电源与两台励磁变压器组成的低压侧回路中存在小的环流,针对此问题,对双端加压电路进行等效分析。原因为阀侧两端入口电容不同,发生了欠补偿和过补偿,进而产生了串联谐振和分压现象,提出采用试验时调节换流变压器阀侧两端补偿电抗器电感值、调节励磁变压器变比、利用双变频电源供电的解决方法,建立了与现场试验设备等参数的仿真模型,证明了调节补偿电抗器电感值及励磁变压器变比的方法最为简单有效。
2021年05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安义岩;张星宇;刘天奇;王坤涵;尚鑫;
800 kV换流站使用的三角形接法换流变压器在现场局放试验双端加压时,流过换流变压器阀侧两端补偿电抗器的补偿电流和阀侧两端绕组的电压值不同,同时在变频电源与两台励磁变压器组成的低压侧回路中存在小的环流,针对此问题,对双端加压电路进行等效分析。原因为阀侧两端入口电容不同,发生了欠补偿和过补偿,进而产生了串联谐振和分压现象,提出采用试验时调节换流变压器阀侧两端补偿电抗器电感值、调节励磁变压器变比、利用双变频电源供电的解决方法,建立了与现场试验设备等参数的仿真模型,证明了调节补偿电抗器电感值及励磁变压器变比的方法最为简单有效。
2021年05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慧敏;张星宇;戴雨薇;刘文斌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组合电器运行故障情况,统计了组合电器故障率、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等情况;分析了绝缘子放电故障典型案例,认为绝缘子表面异物、内部缺陷等是引发放电故障的主要原因,并从加强质量管控和提升运维水平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地开展特高压组合电器质量提升工作、运维单位加强对断路器气室等故障多发部位的巡检等治理措施。
2021年05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网刊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张星宇;秘立鹏;孙睿;安义岩;张小明
分析了特高压变压器采用单相分体自耦变压器结构的合理性,在对比有载和无载两种调压方式基础上,分析特高压变压器调压方式及调压位置。对特高压变压器常用的两种调压补偿原理进行了介绍,综合考虑绝缘性能、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认为特高压变压器宜采用中性点调压,但需对低压侧电压进行补偿,以降低主体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变化量。最后分别给出采用完全和不完全补偿方法的变压器各绕组电磁关系,并对电压调节差别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完全补偿方式相比非完全补偿方式调压效果好,低压侧电压变化小。
2021年05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网刊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马慧敏;张星宇;戴雨薇;刘文斌;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组合电器运行故障情况,统计了组合电器故障率、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等情况;分析了绝缘子放电故障典型案例,认为绝缘子表面异物、内部缺陷等是引发放电故障的主要原因,并从加强质量管控和提升运维水平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地开展特高压组合电器质量提升工作、运维单位加强对断路器气室等故障多发部位的巡检等治理措施。
2021年05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慧敏;张星宇;戴雨薇;刘文斌;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组合电器运行故障情况,统计了组合电器故障率、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等情况;分析了绝缘子放电故障典型案例,认为绝缘子表面异物、内部缺陷等是引发放电故障的主要原因,并从加强质量管控和提升运维水平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地开展特高压组合电器质量提升工作、运维单位加强对断路器气室等故障多发部位的巡检等治理措施。
2021年05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振伟
高寒地区特高压设备通过伴热带加热罐体来避免低温造成的SF<sub>6</sub>液化问题,基于伴热带实际工作状态的需要,在不破坏伴热带回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过监测伴热带回路中电流来实现对伴热带实际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特高压伴热带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三种设计方案的原理、优点及不足等对比分析,按照科学合理、节约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从易用性、全面性、经济性、安全性对三种方案进行评价,从而选择最优方案。该系统能及时监测到伴热带故障并上送至监控后台,可以就地选相锁定故障位置,并及时更换故障伴热带,且技术改造易实现,不破坏原回路,安全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1年05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张星宇;秘立鹏;孙睿;安义岩;张小明;
分析了特高压变压器采用单相分体自耦变压器结构的合理性,在对比有载和无载两种调压方式基础上,分析特高压变压器调压方式及调压位置。对特高压变压器常用的两种调压补偿原理进行了介绍,综合考虑绝缘性能、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认为特高压变压器宜采用中性点调压,但需对低压侧电压进行补偿,以降低主体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变化量。最后分别给出采用完全和不完全补偿方法的变压器各绕组电磁关系,并对电压调节差别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完全补偿方式相比非完全补偿方式调压效果好,低压侧电压变化小。
2021年05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星宇;秘立鹏;孙睿;安义岩;张小明;
分析了特高压变压器采用单相分体自耦变压器结构的合理性,在对比有载和无载两种调压方式基础上,分析特高压变压器调压方式及调压位置。对特高压变压器常用的两种调压补偿原理进行了介绍,综合考虑绝缘性能、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认为特高压变压器宜采用中性点调压,但需对低压侧电压进行补偿,以降低主体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变化量。最后分别给出采用完全和不完全补偿方法的变压器各绕组电磁关系,并对电压调节差别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完全补偿方式相比非完全补偿方式调压效果好,低压侧电压变化小。
2021年05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星宇;秘立鹏;孙睿;安义岩;张小明;
分析了特高压变压器采用单相分体自耦变压器结构的合理性,在对比有载和无载两种调压方式基础上,分析特高压变压器调压方式及调压位置。对特高压变压器常用的两种调压补偿原理进行了介绍,综合考虑绝缘性能、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认为特高压变压器宜采用中性点调压,但需对低压侧电压进行补偿,以降低主体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变化量。最后分别给出采用完全和不完全补偿方法的变压器各绕组电磁关系,并对电压调节差别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完全补偿方式相比非完全补偿方式调压效果好,低压侧电压变化小。
2021年05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振伟;
高寒地区特高压设备通过伴热带加热罐体来避免低温造成的SF6液化问题,基于伴热带实际工作状态的需要,在不破坏伴热带回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过监测伴热带回路中电流来实现对伴热带实际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特高压伴热带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三种设计方案的原理、优点及不足等对比分析,按照科学合理、节约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从易用性、全面性、经济性、安全性对三种方案进行评价,从而选择最优方案。该系统能及时监测到伴热带故障并上送至监控后台,可以就地选相锁定故障位置,并及时更换故障伴热带,且技术改造易实现,不破坏原回路,安全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1年05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振伟;
高寒地区特高压设备通过伴热带加热罐体来避免低温造成的SF6液化问题,基于伴热带实际工作状态的需要,在不破坏伴热带回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过监测伴热带回路中电流来实现对伴热带实际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的特高压伴热带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三种设计方案的原理、优点及不足等对比分析,按照科学合理、节约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从易用性、全面性、经济性、安全性对三种方案进行评价,从而选择最优方案。该系统能及时监测到伴热带故障并上送至监控后台,可以就地选相锁定故障位置,并及时更换故障伴热带,且技术改造易实现,不破坏原回路,安全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1年05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鹏华;刘华臣;崔家祥;常东旭
某特高压站换流变压器发生了乙炔产气故障,通过排查换流变压器历史试验数据,跟踪分析阀侧、网侧升高座油色谱特征气体的变化趋势,确认故障发生在阀侧出线位置,并经现场内检确定故障原因为阀侧引线固定螺栓偏长,导致螺栓未压紧引线、套管金具与引线连接松动,产生过热的同时伴随裸金属放电,导致换流变压器油中产生乙炔。经现场处理排除了故障,并对换流变压器阀侧引线的装配及运维工作提出了建议。
2021年05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孙永辉1;王悦臻2
风电场通过含有串补及直流输电系统外送时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不利于电网及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已知参数和边界条件下对锡林郭勒地区蓝旗风电汇集站的次同步谐振风险进行分析计算,利用阻抗频率扫描以及风电场接入点短路比计算,初步筛查可能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的系统运行方式,利用PSCAD软件对可能存在的次同步谐振风险方式进行了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场在多个运行工况下均存在次同步谐振的风险,谐振频率分布在5~22 Hz。最后对特高压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的两种抑制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并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多措并举的建议。
2021年05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刘鹏华;刘华臣;崔家祥;常东旭;
某特高压站换流变压器发生了乙炔产气故障,通过排查换流变压器历史试验数据,跟踪分析阀侧、网侧升高座油色谱特征气体的变化趋势,确认故障发生在阀侧出线位置,并经现场内检确定故障原因为阀侧引线固定螺栓偏长,导致螺栓未压紧引线、套管金具与引线连接松动,产生过热的同时伴随裸金属放电,导致换流变压器油中产生乙炔。经现场处理排除了故障,并对换流变压器阀侧引线的装配及运维工作提出了建议。
2021年05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鹏华;刘华臣;崔家祥;常东旭;
某特高压站换流变压器发生了乙炔产气故障,通过排查换流变压器历史试验数据,跟踪分析阀侧、网侧升高座油色谱特征气体的变化趋势,确认故障发生在阀侧出线位置,并经现场内检确定故障原因为阀侧引线固定螺栓偏长,导致螺栓未压紧引线、套管金具与引线连接松动,产生过热的同时伴随裸金属放电,导致换流变压器油中产生乙炔。经现场处理排除了故障,并对换流变压器阀侧引线的装配及运维工作提出了建议。
2021年05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永辉;王悦臻;
风电场通过含有串补及直流输电系统外送时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不利于电网及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已知参数和边界条件下对锡林郭勒地区蓝旗风电汇集站的次同步谐振风险进行分析计算,利用阻抗频率扫描以及风电场接入点短路比计算,初步筛查可能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的系统运行方式,利用PSCAD软件对可能存在的次同步谐振风险方式进行了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场在多个运行工况下均存在次同步谐振的风险,谐振频率分布在5~22 Hz。最后对特高压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的两种抑制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并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多措并举的建议。
2021年05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永辉;王悦臻;
风电场通过含有串补及直流输电系统外送时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不利于电网及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已知参数和边界条件下对锡林郭勒地区蓝旗风电汇集站的次同步谐振风险进行分析计算,利用阻抗频率扫描以及风电场接入点短路比计算,初步筛查可能存在次同步谐振风险的系统运行方式,利用PSCAD软件对可能存在的次同步谐振风险方式进行了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场在多个运行工况下均存在次同步谐振的风险,谐振频率分布在5~22 Hz。最后对特高压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的两种抑制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并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多措并举的建议。
2021年05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文诗1;刘天作2;刘闯闯1;王桂祥1
某±800 kV特高压换流站交流滤波器多次发生鸟害故障跳闸事件,结合该换流站交流滤波器的配置及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原理,说明了交流滤波器跳闸机理,认为交流滤波器跳闸的直接原因为电容器层间距离较小、带电部位绝缘防护不足,因鸟类体长大于电容器层间安全距离而造成绝缘击穿,最终导致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动作。从鸟类筑巢、鸟类飞行停靠等方面分析了特高压换流站鸟害成因,同时给出了安装不同类型驱鸟装置、加装可拆卸的硬质绝缘防护网等防鸟害措施。
2021年05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网刊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赵文诗;刘天作;刘闯闯;王桂祥;
某±800 kV特高压换流站交流滤波器多次发生鸟害故障跳闸事件,结合该换流站交流滤波器的配置及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原理,说明了交流滤波器跳闸机理,认为交流滤波器跳闸的直接原因为电容器层间距离较小、带电部位绝缘防护不足,因鸟类体长大于电容器层间安全距离而造成绝缘击穿,最终导致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动作。从鸟类筑巢、鸟类飞行停靠等方面分析了特高压换流站鸟害成因,同时给出了安装不同类型驱鸟装置、加装可拆卸的硬质绝缘防护网等防鸟害措施。
2021年05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文诗;刘天作;刘闯闯;王桂祥;
某±800 kV特高压换流站交流滤波器多次发生鸟害故障跳闸事件,结合该换流站交流滤波器的配置及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原理,说明了交流滤波器跳闸机理,认为交流滤波器跳闸的直接原因为电容器层间距离较小、带电部位绝缘防护不足,因鸟类体长大于电容器层间安全距离而造成绝缘击穿,最终导致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动作。从鸟类筑巢、鸟类飞行停靠等方面分析了特高压换流站鸟害成因,同时给出了安装不同类型驱鸟装置、加装可拆卸的硬质绝缘防护网等防鸟害措施。
2021年05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英伟;张平;张明明
针对伊克昭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调试过程中断路器选相合闸装置出现个别未动作的现象,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认为参考电压过零点扰动是引起选相合闸装置拒动的主要原因。根据换流站内实际电压质量情况,将选相合闸装置的工作模式由安全(S)模式调整为快速(R)模式,调整后选相合闸装置将不再进行参考电压质量的判断,直接发出合闸命令。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断路器选相合闸装置的拒合问题。
2021年05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齐英伟;张平;张明明;
针对伊克昭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调试过程中断路器选相合闸装置出现个别未动作的现象,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认为参考电压过零点扰动是引起选相合闸装置拒动的主要原因。根据换流站内实际电压质量情况,将选相合闸装置的工作模式由安全(S)模式调整为快速(R)模式,调整后选相合闸装置将不再进行参考电压质量的判断,直接发出合闸命令。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断路器选相合闸装置的拒合问题。
2021年05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英伟;张平;张明明;
针对伊克昭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调试过程中断路器选相合闸装置出现个别未动作的现象,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认为参考电压过零点扰动是引起选相合闸装置拒动的主要原因。根据换流站内实际电压质量情况,将选相合闸装置的工作模式由安全(S)模式调整为快速(R)模式,调整后选相合闸装置将不再进行参考电压质量的判断,直接发出合闸命令。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断路器选相合闸装置的拒合问题。
2021年05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艳杰;张春亮
以伊克昭—沂南±800 kV直流输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RTDS仿真系统模拟受端沂南站换相失败故障。分析认为:当发生换相失败时,逆变侧触发角增大,无功需求增大,交流电压降低;逆变侧换相失败的时间、长度、次数不同,对送端伊克昭站交流系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在直流系统大功率运行时,逆变侧换相失败对整流侧交流系统影响较大,小功率运行时对整流侧交流系统影响较小。建议换相失败时及时关注站内设备运行状态,检查阀外冷主泵、阀外冷风机、换流变冷却器、站用电系统运行工况。
2021年05期 60-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冯裕山;王纯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有可能发生的雷电故障,以扎鲁特—青州±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雷击故障仿真进行相应的特征分析,建立计算模型获取电气故障数据,结合电气特征量和非电气特征量,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雷击故障原因进行辨识,将辨识结果与所设置故障作比较,以此来确定该方法的准确性。经检验,该方法能够准确辨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故障。
2021年05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网刊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张艳杰;张春亮;
以伊克昭—沂南±800 kV直流输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RTDS仿真系统模拟受端沂南站换相失败故障。分析认为:当发生换相失败时,逆变侧触发角增大,无功需求增大,交流电压降低;逆变侧换相失败的时间、长度、次数不同,对送端伊克昭站交流系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在直流系统大功率运行时,逆变侧换相失败对整流侧交流系统影响较大,小功率运行时对整流侧交流系统影响较小。建议换相失败时及时关注站内设备运行状态,检查阀外冷主泵、阀外冷风机、换流变冷却器、站用电系统运行工况。
2021年05期 64-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张艳杰;张春亮;
以伊克昭—沂南±800 kV直流输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RTDS仿真系统模拟受端沂南站换相失败故障。分析认为:当发生换相失败时,逆变侧触发角增大,无功需求增大,交流电压降低;逆变侧换相失败的时间、长度、次数不同,对送端伊克昭站交流系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在直流系统大功率运行时,逆变侧换相失败对整流侧交流系统影响较大,小功率运行时对整流侧交流系统影响较小。建议换相失败时及时关注站内设备运行状态,检查阀外冷主泵、阀外冷风机、换流变冷却器、站用电系统运行工况。
2021年05期 64-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艳杰;张春亮;
以伊克昭—沂南±800 kV直流输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RTDS仿真系统模拟受端沂南站换相失败故障。分析认为:当发生换相失败时,逆变侧触发角增大,无功需求增大,交流电压降低;逆变侧换相失败的时间、长度、次数不同,对送端伊克昭站交流系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在直流系统大功率运行时,逆变侧换相失败对整流侧交流系统影响较大,小功率运行时对整流侧交流系统影响较小。建议换相失败时及时关注站内设备运行状态,检查阀外冷主泵、阀外冷风机、换流变冷却器、站用电系统运行工况。
2021年05期 64-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裕山;王纯;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有可能发生的雷电故障,以扎鲁特—青州±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雷击故障仿真进行相应的特征分析,建立计算模型获取电气故障数据,结合电气特征量和非电气特征量,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雷击故障原因进行辨识,将辨识结果与所设置故障作比较,以此来确定该方法的准确性。经检验,该方法能够准确辨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故障。
2021年05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裕山;王纯;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有可能发生的雷电故障,以扎鲁特—青州±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雷击故障仿真进行相应的特征分析,建立计算模型获取电气故障数据,结合电气特征量和非电气特征量,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雷击故障原因进行辨识,将辨识结果与所设置故障作比较,以此来确定该方法的准确性。经检验,该方法能够准确辨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故障。
2021年05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冯裕山;王纯;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有可能发生的雷电故障,以扎鲁特—青州±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雷击故障仿真进行相应的特征分析,建立计算模型获取电气故障数据,结合电气特征量和非电气特征量,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雷击故障原因进行辨识,将辨识结果与所设置故障作比较,以此来确定该方法的准确性。经检验,该方法能够准确辨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故障。
2021年05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涛1;高云鹏1;公维炜1;李振荣1;孙唯2
蒙西地区某配电网10 kV架空线路绝缘导线频繁发生断裂,通过宏观形貌检查、断口SEM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X射线数字成像(DR)透视分析等试验对绝缘导线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运行中绝缘导线产生微风振动,使得导线在电杆金具夹持部位发生微动疲劳,造成芯部导体的部分铝单丝疲劳断裂,导体剩余铝单丝无法承受导线的张力而引发导线的整体断裂。绝缘导线的抗拉强度及拉断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导线的疲劳断裂进程。
2021年05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8K] [网刊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李正1;刘赛1;郭昊旻2;丁金诚1;张宁1
针对传统接地导通测试难以找到合适的参考点,且存在测试线过长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和测试人员移动距离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矩阵逆运算的新型接地导通测试优化策略。对传统和新型接地导通测试的流程、参考点与测试点的选择方法、测试原理和测量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可大大缩短测试线的长度和测试人员的移动距离,提高了整个测试流程的效率。通过计算二者均方误差,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型接地导通测试流程的测量误差远小于传统接地导通测试流程。以6×6矩阵接地网为例,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测量误差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21年05期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张涛;高云鹏;公维炜;李振荣;孙唯;
蒙西地区某配电网10 kV架空线路绝缘导线频繁发生断裂,通过宏观形貌检查、断口SEM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X射线数字成像(DR)透视分析等试验对绝缘导线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运行中绝缘导线产生微风振动,使得导线在电杆金具夹持部位发生微动疲劳,造成芯部导体的部分铝单丝疲劳断裂,导体剩余铝单丝无法承受导线的张力而引发导线的整体断裂。绝缘导线的抗拉强度及拉断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导线的疲劳断裂进程。
2021年05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张涛;高云鹏;公维炜;李振荣;孙唯;
蒙西地区某配电网10 kV架空线路绝缘导线频繁发生断裂,通过宏观形貌检查、断口SEM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X射线数字成像(DR)透视分析等试验对绝缘导线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运行中绝缘导线产生微风振动,使得导线在电杆金具夹持部位发生微动疲劳,造成芯部导体的部分铝单丝疲劳断裂,导体剩余铝单丝无法承受导线的张力而引发导线的整体断裂。绝缘导线的抗拉强度及拉断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导线的疲劳断裂进程。
2021年05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涛;高云鹏;公维炜;李振荣;孙唯;
蒙西地区某配电网10 kV架空线路绝缘导线频繁发生断裂,通过宏观形貌检查、断口SEM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X射线数字成像(DR)透视分析等试验对绝缘导线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路运行中绝缘导线产生微风振动,使得导线在电杆金具夹持部位发生微动疲劳,造成芯部导体的部分铝单丝疲劳断裂,导体剩余铝单丝无法承受导线的张力而引发导线的整体断裂。绝缘导线的抗拉强度及拉断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导线的疲劳断裂进程。
2021年05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正;刘赛;郭昊旻;丁金诚;张宁;
针对传统接地导通测试难以找到合适的参考点,且存在测试线过长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和测试人员移动距离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矩阵逆运算的新型接地导通测试优化策略。对传统和新型接地导通测试的流程、参考点与测试点的选择方法、测试原理和测量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可大大缩短测试线的长度和测试人员的移动距离,提高了整个测试流程的效率。通过计算二者均方误差,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型接地导通测试流程的测量误差远小于传统接地导通测试流程。以6×6矩阵接地网为例,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测量误差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21年05期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正;刘赛;郭昊旻;丁金诚;张宁;
针对传统接地导通测试难以找到合适的参考点,且存在测试线过长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和测试人员移动距离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矩阵逆运算的新型接地导通测试优化策略。对传统和新型接地导通测试的流程、参考点与测试点的选择方法、测试原理和测量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可大大缩短测试线的长度和测试人员的移动距离,提高了整个测试流程的效率。通过计算二者均方误差,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型接地导通测试流程的测量误差远小于传统接地导通测试流程。以6×6矩阵接地网为例,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测量误差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21年05期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正;刘赛;郭昊旻;丁金诚;张宁;
针对传统接地导通测试难以找到合适的参考点,且存在测试线过长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和测试人员移动距离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矩阵逆运算的新型接地导通测试优化策略。对传统和新型接地导通测试的流程、参考点与测试点的选择方法、测试原理和测量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可大大缩短测试线的长度和测试人员的移动距离,提高了整个测试流程的效率。通过计算二者均方误差,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型接地导通测试流程的测量误差远小于传统接地导通测试流程。以6×6矩阵接地网为例,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测量误差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21年05期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志华;王居正;樊旻;张凌云;李国良
5G网络环境下,为实现多样化信息数据的优化配置及传输时延要求,设计了基于5G网络切片在线映射算法的电力通信远程视频指挥系统。该系统利用队列理论与网络切片技术,获取信息动态调度的队列状态转移函数,并根据转移状态及其时间维度设计映射机制,完成网络模型构建。经仿真试验分析,该系统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压缩图像空间,且具有较好的网络适应性和有效性。
2021年05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网刊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乔小冬;韩铎
针对某变电站高压并联电抗器C<sub>2</sub>H<sub>2</sub>体积分数突升故障,采用油色谱跟踪,高频、超高频、超声波局放检测及红外线成像检测等方法,最终确定故障范围,并判断故障可能原因为: X柱上部夹件或与其相连部件发生触碰、松动引起悬浮放电;地屏铜带发生局部断裂或褶皱产生悬浮、绝缘类放电。提出要密切跟踪气体体积分数,局放信号的放电幅值、频次等变化趋势,建议关注并分析各测点间的放电量,充分重视夹件或连接部件、地屏铜带的纵向放电现象。
2021年05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6K]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高志华;王居正;樊旻;张凌云;李国良;
5G网络环境下,为实现多样化信息数据的优化配置及传输时延要求,设计了基于5G网络切片在线映射算法的电力通信远程视频指挥系统。该系统利用队列理论与网络切片技术,获取信息动态调度的队列状态转移函数,并根据转移状态及其时间维度设计映射机制,完成网络模型构建。经仿真试验分析,该系统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压缩图像空间,且具有较好的网络适应性和有效性。
2021年05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志华;王居正;樊旻;张凌云;李国良;
5G网络环境下,为实现多样化信息数据的优化配置及传输时延要求,设计了基于5G网络切片在线映射算法的电力通信远程视频指挥系统。该系统利用队列理论与网络切片技术,获取信息动态调度的队列状态转移函数,并根据转移状态及其时间维度设计映射机制,完成网络模型构建。经仿真试验分析,该系统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压缩图像空间,且具有较好的网络适应性和有效性。
2021年05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乔小冬;韩铎;
针对某变电站高压并联电抗器C2H2体积分数突升故障,采用油色谱跟踪,高频、超高频、超声波局放检测及红外线成像检测等方法,最终确定故障范围,并判断故障可能原因为:X柱上部夹件或与其相连部件发生触碰、松动引起悬浮放电;地屏铜带发生局部断裂或褶皱产生悬浮、绝缘类放电。提出要密切跟踪气体体积分数,局放信号的放电幅值、频次等变化趋势,建议关注并分析各测点间的放电量,充分重视夹件或连接部件、地屏铜带的纵向放电现象。
2021年05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乔小冬;韩铎;
针对某变电站高压并联电抗器C2H2体积分数突升故障,采用油色谱跟踪,高频、超高频、超声波局放检测及红外线成像检测等方法,最终确定故障范围,并判断故障可能原因为:X柱上部夹件或与其相连部件发生触碰、松动引起悬浮放电;地屏铜带发生局部断裂或褶皱产生悬浮、绝缘类放电。提出要密切跟踪气体体积分数,局放信号的放电幅值、频次等变化趋势,建议关注并分析各测点间的放电量,充分重视夹件或连接部件、地屏铜带的纵向放电现象。
2021年05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乔小冬;韩铎;
针对某变电站高压并联电抗器C2H2体积分数突升故障,采用油色谱跟踪,高频、超高频、超声波局放检测及红外线成像检测等方法,最终确定故障范围,并判断故障可能原因为:X柱上部夹件或与其相连部件发生触碰、松动引起悬浮放电;地屏铜带发生局部断裂或褶皱产生悬浮、绝缘类放电。提出要密切跟踪气体体积分数,局放信号的放电幅值、频次等变化趋势,建议关注并分析各测点间的放电量,充分重视夹件或连接部件、地屏铜带的纵向放电现象。
2021年05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席宇鹏
针对传统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方法存在漏测、错测和耗时长的问题,研制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仪,进行主变压器保护定检试验时,相应保护动作后,可一次性测量出所有跳闸出口动作情况及动作时间,并将测量结果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对220 kV和110 kV变电站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实际测量,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较,测量时间分别缩短了60.42%和54.81%。该测量仪可用于任何电压等级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
2021年05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网刊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刘蕾1;李华良2;谢瑞涛1
开关设备配套电缆在试验时,部分进出线位置和开关断口同时承受了多种类型联合电压的作用,试验工况较为复杂,而GB/T 3906—2020《3.6 kV~40.5 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仅给出了电缆试验的一般要求,并未给出具体的试验电压和试验方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开关设备配套电缆的修复性维护试验、预防性试验、交接验收试验、安装后电气试验工况,对不同工况的额定电缆试验电压值进行了分析,给出了10 kV开关设备电缆试验的参数,并对电缆的不同试验方法(直流耐压法、交流耐压法、超低频和振荡脉冲电压法)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电缆绝缘试验的注意事项。
2021年05期 93-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网刊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席宇鹏;
针对传统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方法存在漏测、错测和耗时长的问题,研制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仪,进行主变压器保护定检试验时,相应保护动作后,可一次性测量出所有跳闸出口动作情况及动作时间,并将测量结果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对220 kV和110 kV变电站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实际测量,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较,测量时间分别缩短了60.42%和54.81%。该测量仪可用于任何电压等级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
2021年05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席宇鹏;
针对传统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方法存在漏测、错测和耗时长的问题,研制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仪,进行主变压器保护定检试验时,相应保护动作后,可一次性测量出所有跳闸出口动作情况及动作时间,并将测量结果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对220 kV和110 kV变电站的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实际测量,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较,测量时间分别缩短了60.42%和54.81%。该测量仪可用于任何电压等级主变压器保护跳闸矩阵测量。
2021年05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苗宇;陈志勇;李月文;刘晓波;史强强
某110 kV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钟罩式外壳与底座的连接螺栓出现异常发热,通过红外带电检测分析异常数据变化规律,判定该主变压器内部存在漏磁通。阐述了漏磁通产生的机理,认为由漏磁通导致主变压器箱沿连接螺栓发热的根本原因为短路电流流过箱沿连接螺栓以及箱沿连接螺栓感应出涡电流。针对发热原因采取了不停电处理措施,达到了在不停电前提下消除发热缺陷的目的,可为解决同类型发热故障提供借鉴。
2021年05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网刊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刘蕾;李华良;谢瑞涛;
开关设备配套电缆在试验时,部分进出线位置和开关断口同时承受了多种类型联合电压的作用,试验工况较为复杂,而GB/T 3906—2020《3.6 kV~40.5 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仅给出了电缆试验的一般要求,并未给出具体的试验电压和试验方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开关设备配套电缆的修复性维护试验、预防性试验、交接验收试验、安装后电气试验工况,对不同工况的额定电缆试验电压值进行了分析,给出了10 kV开关设备电缆试验的参数,并对电缆的不同试验方法(直流耐压法、交流耐压法、超低频和振荡脉冲电压法)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电缆绝缘试验的注意事项。
2021年05期 97-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蕾;李华良;谢瑞涛;
开关设备配套电缆在试验时,部分进出线位置和开关断口同时承受了多种类型联合电压的作用,试验工况较为复杂,而GB/T 3906—2020《3.6 kV~40.5 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仅给出了电缆试验的一般要求,并未给出具体的试验电压和试验方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开关设备配套电缆的修复性维护试验、预防性试验、交接验收试验、安装后电气试验工况,对不同工况的额定电缆试验电压值进行了分析,给出了10 kV开关设备电缆试验的参数,并对电缆的不同试验方法(直流耐压法、交流耐压法、超低频和振荡脉冲电压法)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电缆绝缘试验的注意事项。
2021年05期 97-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苗宇;陈志勇;李月文;刘晓波;史强强;
某110 kV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钟罩式外壳与底座的连接螺栓出现异常发热,通过红外带电检测分析异常数据变化规律,判定该主变压器内部存在漏磁通。阐述了漏磁通产生的机理,认为由漏磁通导致主变压器箱沿连接螺栓发热的根本原因为短路电流流过箱沿连接螺栓以及箱沿连接螺栓感应出涡电流。针对发热原因采取了不停电处理措施,达到了在不停电前提下消除发热缺陷的目的,可为解决同类型发热故障提供借鉴。
2021年05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苗宇;陈志勇;李月文;刘晓波;史强强;
某110 kV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钟罩式外壳与底座的连接螺栓出现异常发热,通过红外带电检测分析异常数据变化规律,判定该主变压器内部存在漏磁通。阐述了漏磁通产生的机理,认为由漏磁通导致主变压器箱沿连接螺栓发热的根本原因为短路电流流过箱沿连接螺栓以及箱沿连接螺栓感应出涡电流。针对发热原因采取了不停电处理措施,达到了在不停电前提下消除发热缺陷的目的,可为解决同类型发热故障提供借鉴。
2021年05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苗宇;陈志勇;李月文;刘晓波;史强强;
某110 kV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钟罩式外壳与底座的连接螺栓出现异常发热,通过红外带电检测分析异常数据变化规律,判定该主变压器内部存在漏磁通。阐述了漏磁通产生的机理,认为由漏磁通导致主变压器箱沿连接螺栓发热的根本原因为短路电流流过箱沿连接螺栓以及箱沿连接螺栓感应出涡电流。针对发热原因采取了不停电处理措施,达到了在不停电前提下消除发热缺陷的目的,可为解决同类型发热故障提供借鉴。
2021年05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