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机组深度调峰与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

  • 特约主编寄语

    刘永江;王金星

    2023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燃煤系统协同联动运行控制技术探讨

    王金星1;吴盈盈2;陈江涛2

    针对燃煤系统低碳化方案进行分析,阐述了新能源电力嵌入、储能调节以及系统旁路改造等方式的调控原理。通过依次分析稳态热平衡计算方式、响应控制单元以及系统协同联动调控方法,认为现有商用热力学软件在计算燃煤双机组、换热器布置以及耦合储热装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响应控制策略的工程应用仍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调控系统的局部位置,为此,基于稳态和动态的系统协同联动调控是深度挖掘系统低碳化运行潜力的重要途径。最后对未来燃煤系统协同联动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与建议,认为运行策略与控制策略的有机结合以及进一步通过在线可视化软件研发是其实现技术推广的关键。

    2023年06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特约主编寄语

    刘永江;王金星;

    <正>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不断提速,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传统煤电使命发生了重要变化,将从主体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持续发挥兜底保供、调峰调频、应急备用的重要作用,仍是未来较长时期内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给、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燃煤机组清洁高效、灵活低碳转型升级,是实现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2023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特约主编寄语

    刘永江;王金星;

    <正>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不断提速,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传统煤电使命发生了重要变化,将从主体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持续发挥兜底保供、调峰调频、应急备用的重要作用,仍是未来较长时期内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给、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燃煤机组清洁高效、灵活低碳转型升级,是实现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2023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燃煤系统协同联动运行控制技术探讨

    王金星;吴盈盈;陈江涛;

    针对燃煤系统低碳化方案进行分析,阐述了新能源电力嵌入、储能调节以及系统旁路改造等方式的调控原理。通过依次分析稳态热平衡计算方式、响应控制单元以及系统协同联动调控方法,认为现有商用热力学软件在计算燃煤双机组、换热器布置以及耦合储热装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响应控制策略的工程应用仍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调控系统的局部位置,为此,基于稳态和动态的系统协同联动调控是深度挖掘系统低碳化运行潜力的重要途径。最后对未来燃煤系统协同联动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与建议,认为运行策略与控制策略的有机结合以及进一步通过在线可视化软件研发是其实现技术推广的关键。

    2023年06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燃煤系统协同联动运行控制技术探讨

    王金星;吴盈盈;陈江涛;

    针对燃煤系统低碳化方案进行分析,阐述了新能源电力嵌入、储能调节以及系统旁路改造等方式的调控原理。通过依次分析稳态热平衡计算方式、响应控制单元以及系统协同联动调控方法,认为现有商用热力学软件在计算燃煤双机组、换热器布置以及耦合储热装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响应控制策略的工程应用仍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调控系统的局部位置,为此,基于稳态和动态的系统协同联动调控是深度挖掘系统低碳化运行潜力的重要途径。最后对未来燃煤系统协同联动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与建议,认为运行策略与控制策略的有机结合以及进一步通过在线可视化软件研发是其实现技术推广的关键。

    2023年06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田景奇1;朱旻茜2;吴冰玲2;马慧婷2;聂超峰2;魏书洲3;4

    以固体垃圾焚烧发电为例,分析了其烟气净化系统的工作流程。评述了常规污染物脱除技术,重点分析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汞协同脱除的机理在于吸附条件的相近性,而硫、氯、二噁英协同脱除是因为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同时与硫化物、氯化物以及二噁英发生反应,热力型氮与活性氯协同脱除是在相近温度区间内同时实现热力型氮催化还原和活性氯催化氧化。最后介绍了协同脱除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在协同脱除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应在成本和废料等综合因素中寻找平衡点的建议。

    2023年06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田景奇;朱旻茜;吴冰玲;马慧婷;聂超峰;魏书洲;

    以固体垃圾焚烧发电为例,分析了其烟气净化系统的工作流程。评述了常规污染物脱除技术,重点分析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汞协同脱除的机理在于吸附条件的相近性,而硫、氯、二噁英协同脱除是因为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同时与硫化物、氯化物以及二噁英发生反应,热力型氮与活性氯协同脱除是在相近温度区间内同时实现热力型氮催化还原和活性氯催化氧化。最后介绍了协同脱除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在协同脱除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应在成本和废料等综合因素中寻找平衡点的建议。

    2023年06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田景奇;朱旻茜;吴冰玲;马慧婷;聂超峰;魏书洲;

    以固体垃圾焚烧发电为例,分析了其烟气净化系统的工作流程。评述了常规污染物脱除技术,重点分析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汞协同脱除的机理在于吸附条件的相近性,而硫、氯、二噁英协同脱除是因为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同时与硫化物、氯化物以及二噁英发生反应,热力型氮与活性氯协同脱除是在相近温度区间内同时实现热力型氮催化还原和活性氯催化氧化。最后介绍了协同脱除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在协同脱除技术领域的研究中,应在成本和废料等综合因素中寻找平衡点的建议。

    2023年06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的模型构建与碳减排分析

    朱骏杰;管俊豪;岳子尧;李强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可以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燃煤电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通过Aspen Plus搭建的300 MW煤粉锅炉模型模拟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流程,根据模拟结果以及建立的经济性模型和碳减排模型,分析了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的度电成本和碳排放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掺烧比例增大,燃煤机组的额外每度电成本逐渐升高,但考虑碳税因素后,额外每度电成本将会降低。因此合理设置碳税价格可以有效促进生物质的掺烧,通过调节碳税可以降低掺烧生物质带来的经济成本。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可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是降低生物质的含水量。研究结果为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的技术实现和经济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2023年06期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的模型构建与碳减排分析

    朱骏杰;管俊豪;岳子尧;李强;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可以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燃煤电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通过Aspen Plus搭建的300 MW煤粉锅炉模型模拟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流程,根据模拟结果以及建立的经济性模型和碳减排模型,分析了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的度电成本和碳排放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掺烧比例增大,燃煤机组的额外每度电成本逐渐升高,但考虑碳税因素后,额外每度电成本将会降低。因此合理设置碳税价格可以有效促进生物质的掺烧,通过调节碳税可以降低掺烧生物质带来的经济成本。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可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是降低生物质的含水量。研究结果为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的技术实现和经济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2023年06期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的模型构建与碳减排分析

    朱骏杰;管俊豪;岳子尧;李强;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可以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燃煤电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通过Aspen Plus搭建的300 MW煤粉锅炉模型模拟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流程,根据模拟结果以及建立的经济性模型和碳减排模型,分析了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的度电成本和碳排放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掺烧比例增大,燃煤机组的额外每度电成本逐渐升高,但考虑碳税因素后,额外每度电成本将会降低。因此合理设置碳税价格可以有效促进生物质的掺烧,通过调节碳税可以降低掺烧生物质带来的经济成本。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可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是降低生物质的含水量。研究结果为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的技术实现和经济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2023年06期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燃煤锅炉SCR脱硝系统及其流场优化研究

    王轶1;樊雄飞1;顾超1;何宝晶1;李伟1;李兵1;伍力拓2;杨浩2;杨祖旺2;张健2

    为解决燃煤机组瞬态过程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精准喷氨困难的问题,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对燃煤锅炉的省煤器出口烟道导板和SCR顶部导流板进行优化,建立被控系统和动态响应模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在线完善模型,以实现精准喷氨。改造后,SCR入口烟道A、B侧烟气流速分别为9.0 m/s和9.2 m/s,相对标准偏差<i>C</i><sub>V</sub>值为11.4%和10.7%。SCR入口烟道A、B侧NO<sub><i>x</i></sub>平均质量浓度为250.7 mg/m<sup>3</sup>和260.5 mg/m<sup>3</sup>,相对标准偏差<i>C</i><sub>V</sub>值分别为4.8%和5.0%。SCR出口烟道A、B侧NO<sub><i>x</i></sub>平均放质量浓度为47.1 mg/m<sup>3</sup>和51.6 mg/m<sup>3</sup>,相对标准偏差<i>C</i><sub>V</sub>值分别为12.3%和12.5%,基本实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液氨单耗从改造前0.278 3 kg/MWh下降到0.215 2 kg/MWh,下降了27.8%。

    2023年06期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1K]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燃煤锅炉SCR脱硝系统及其流场优化研究

    王轶;樊雄飞;顾超;何宝晶;李伟;李兵;伍力拓;杨浩;杨祖旺;张健;

    为解决燃煤机组瞬态过程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精准喷氨困难的问题,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对燃煤锅炉的省煤器出口烟道导板和SCR顶部导流板进行优化,建立被控系统和动态响应模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在线完善模型,以实现精准喷氨。改造后,SCR入口烟道A、B侧烟气流速分别为9.0 m/s和9.2 m/s,相对标准偏差C_V值为11.4%和10.7%。SCR入口烟道A、B侧NO_x平均质量浓度为250.7 mg/m~3和260.5 mg/m~3,相对标准偏差CV值分别为4.8%和5.0%。SCR出口烟道A、B侧NO_x平均放质量浓度为47.1 mg/m~3和51.6 mg/m~3,相对标准偏差C_V值分别为12.3%和12.5%,基本实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液氨单耗从改造前0.278 3 kg/MWh下降到0.215 2 kg/MWh,下降了27.8%。

    2023年06期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燃煤锅炉SCR脱硝系统及其流场优化研究

    王轶;樊雄飞;顾超;何宝晶;李伟;李兵;伍力拓;杨浩;杨祖旺;张健;

    为解决燃煤机组瞬态过程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精准喷氨困难的问题,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对燃煤锅炉的省煤器出口烟道导板和SCR顶部导流板进行优化,建立被控系统和动态响应模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在线完善模型,以实现精准喷氨。改造后,SCR入口烟道A、B侧烟气流速分别为9.0 m/s和9.2 m/s,相对标准偏差C_V值为11.4%和10.7%。SCR入口烟道A、B侧NO_x平均质量浓度为250.7 mg/m~3和260.5 mg/m~3,相对标准偏差CV值分别为4.8%和5.0%。SCR出口烟道A、B侧NO_x平均放质量浓度为47.1 mg/m~3和51.6 mg/m~3,相对标准偏差C_V值分别为12.3%和12.5%,基本实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液氨单耗从改造前0.278 3 kg/MWh下降到0.215 2 kg/MWh,下降了27.8%。

    2023年06期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深度调峰模式下多供热机组协同优化性能分析

    范志强1;张洁2;魏超1;张利慧1;杨彦平1

    以内蒙古某电厂2×200 MW、2×350 MW四台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从厂级经济性和调峰性能角度出发,分析低压缸零出力、光轴、高背压改造三种供热技术对厂级净效益及调峰性能的影响。基于Ebsilon软件搭建四台供热机组改造前后的数学模型,分析低压缸零出力技术、高背压改造技术对单台机组经济性能和调峰性能的影响。在四种厂级供热方式下分析厂级的经济性能和调峰能力及机组背压、疏水温度、供热压力对各机组最小出力负荷的影响。研究得出,供热量相同时,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可使机组最小出力下降33 MW,高背压改造可使机组最小出力降低80 MW;四台机组供热改造后(1、3号机组切缸改造、2号机组光轴改造、4号机组高背压改造)厂级深度调峰能力最优;厂级供热负荷低于1000 MW时,四台机组经供热改造后运行经济性最优,供热负荷高于1000 MW时,四台机组按原抽凝供热运行经济性最优;供热压力对各机组调峰性能影响最大。

    2023年06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8K]
    [网刊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深度调峰模式下多供热机组协同优化性能分析

    范志强;张洁;魏超;张利慧;杨彦平;

    以内蒙古某电厂2×200 MW、2×350 MW四台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从厂级经济性和调峰性能角度出发,分析低压缸零出力、光轴、高背压改造三种供热技术对厂级净效益及调峰性能的影响。基于Ebsilon软件搭建四台供热机组改造前后的数学模型,分析低压缸零出力技术、高背压改造技术对单台机组经济性能和调峰性能的影响。在四种厂级供热方式下分析厂级的经济性能和调峰能力及机组背压、疏水温度、供热压力对各机组最小出力负荷的影响。研究得出,供热量相同时,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可使机组最小出力下降33 MW,高背压改造可使机组最小出力降低80 MW;四台机组供热改造后(1、3号机组切缸改造、2号机组光轴改造、4号机组高背压改造)厂级深度调峰能力最优;厂级供热负荷低于1000 MW时,四台机组经供热改造后运行经济性最优,供热负荷高于1000 MW时,四台机组按原抽凝供热运行经济性最优;供热压力对各机组调峰性能影响最大。

    2023年06期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深度调峰模式下多供热机组协同优化性能分析

    范志强;张洁;魏超;张利慧;杨彦平;

    以内蒙古某电厂2×200 MW、2×350 MW四台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从厂级经济性和调峰性能角度出发,分析低压缸零出力、光轴、高背压改造三种供热技术对厂级净效益及调峰性能的影响。基于Ebsilon软件搭建四台供热机组改造前后的数学模型,分析低压缸零出力技术、高背压改造技术对单台机组经济性能和调峰性能的影响。在四种厂级供热方式下分析厂级的经济性能和调峰能力及机组背压、疏水温度、供热压力对各机组最小出力负荷的影响。研究得出,供热量相同时,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可使机组最小出力下降33 MW,高背压改造可使机组最小出力降低80 MW;四台机组供热改造后(1、3号机组切缸改造、2号机组光轴改造、4号机组高背压改造)厂级深度调峰能力最优;厂级供热负荷低于1000 MW时,四台机组经供热改造后运行经济性最优,供热负荷高于1000 MW时,四台机组按原抽凝供热运行经济性最优;供热压力对各机组调峰性能影响最大。

    2023年06期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侧出湿式静电除尘器流场优化研究

    吴一帆;郭涵;张竣清;隋洪波;于跃海

    针对湿式静电除尘器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内部烟气偏流的问题,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某电厂300 MW机组侧出湿式静电除尘器(以下简称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特性进行模拟,对导致烟气偏流的关键因素进行预测,以入口烟气分布均匀性和维持系统压损为优化标准,对除尘器入口导流装置进行结构调整,并通过工程案例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在常规圆环形均流板上方铺设板条进行封堵,能够有效改善烟气偏流现象,提高烟气分布均匀性,阳极管束区域速度分布偏差系数<i>C</i><sub>V</sub>由0.31降低至0.18,整体除尘效率由86.2%提高至92.4%。

    2023年06期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侧出湿式静电除尘器流场优化研究

    吴一帆;郭涵;张竣清;隋洪波;于跃海;

    针对湿式静电除尘器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内部烟气偏流的问题,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某电厂300 MW机组侧出湿式静电除尘器(以下简称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特性进行模拟,对导致烟气偏流的关键因素进行预测,以入口烟气分布均匀性和维持系统压损为优化标准,对除尘器入口导流装置进行结构调整,并通过工程案例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在常规圆环形均流板上方铺设板条进行封堵,能够有效改善烟气偏流现象,提高烟气分布均匀性,阳极管束区域速度分布偏差系数CV由0.31降低至0.18,整体除尘效率由86.2%提高至92.4%。

    2023年06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侧出湿式静电除尘器流场优化研究

    吴一帆;郭涵;张竣清;隋洪波;于跃海;

    针对湿式静电除尘器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内部烟气偏流的问题,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某电厂300 MW机组侧出湿式静电除尘器(以下简称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特性进行模拟,对导致烟气偏流的关键因素进行预测,以入口烟气分布均匀性和维持系统压损为优化标准,对除尘器入口导流装置进行结构调整,并通过工程案例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在常规圆环形均流板上方铺设板条进行封堵,能够有效改善烟气偏流现象,提高烟气分布均匀性,阳极管束区域速度分布偏差系数CV由0.31降低至0.18,整体除尘效率由86.2%提高至92.4%。

    2023年06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电联产机组协同改造及其调峰与供热能力分析

    刘光耀;王学栋

    通过对某电厂2台135 MW机组和2台330 MW机组进行高背压与低压缸切缸两种方式的协同改造,在多种供热模式下协同运行,由改造后的性能试验得到4台机组供热期的性能指标,分析得出供热期全厂机组的调峰能力为504.39 MW,比改造前提高了9.39 MW,而且最低电负荷降低了39.27 MW。供热能力增加的同时,调峰能力和低负荷的调度灵活性明显提升。针对电厂4台机组分别带东、西两个供热管网的情况,基于机组的运行特性和能耗指标,优化多种供热模式下的协同运行方式和电、热负荷分配。在全厂热负荷和机组总进汽量不变的条件下,4台机组带电负荷能力增加了25~40 MW。

    2023年06期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热电联产机组协同改造及其调峰与供热能力分析

    刘光耀;王学栋;

    通过对某电厂2台135 MW机组和2台330 MW机组进行高背压与低压缸切缸两种方式的协同改造,在多种供热模式下协同运行,由改造后的性能试验得到4台机组供热期的性能指标,分析得出供热期全厂机组的调峰能力为504.39 MW,比改造前提高了9.39 MW,而且最低电负荷降低了39.27 MW。供热能力增加的同时,调峰能力和低负荷的调度灵活性明显提升。针对电厂4台机组分别带东、西两个供热管网的情况,基于机组的运行特性和能耗指标,优化多种供热模式下的协同运行方式和电、热负荷分配。在全厂热负荷和机组总进汽量不变的条件下,4台机组带电负荷能力增加了25~40 MW。

    2023年06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热电联产机组协同改造及其调峰与供热能力分析

    刘光耀;王学栋;

    通过对某电厂2台135 MW机组和2台330 MW机组进行高背压与低压缸切缸两种方式的协同改造,在多种供热模式下协同运行,由改造后的性能试验得到4台机组供热期的性能指标,分析得出供热期全厂机组的调峰能力为504.39 MW,比改造前提高了9.39 MW,而且最低电负荷降低了39.27 MW。供热能力增加的同时,调峰能力和低负荷的调度灵活性明显提升。针对电厂4台机组分别带东、西两个供热管网的情况,基于机组的运行特性和能耗指标,优化多种供热模式下的协同运行方式和电、热负荷分配。在全厂热负荷和机组总进汽量不变的条件下,4台机组带电负荷能力增加了25~40 MW。

    2023年06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汽轮机低压转子叶片脱落故障振动特征分析

    辛士红1;袁海2;吴兴燕3;俎海东1

    针对某300 MW汽轮机低压转子汽侧次末级叶片脱落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前后机组轴系振动趋势和振动数据的特征,其既有汽轮发电机组转动部件脱落故障所共有的振动特征,如故障过程振动突变、故障前后振动相对稳定、故障过程振动和振动变化以1倍频振动分量为主等,也有汽轮机低压转子跨内单侧部件脱落故障所特有的振动特征,如故障后低压转子振动矢量变化较大以及各转子振动矢量变化中同相分量和反相分量的变化特点等。通过分析该300 MW汽轮机低压转子汽侧次末级叶片脱落故障振动特征,以期为其他机组类似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网刊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汽轮机低压转子叶片脱落故障振动特征分析

    辛士红;袁海;吴兴燕;俎海东;

    针对某300 MW汽轮机低压转子汽侧次末级叶片脱落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前后机组轴系振动趋势和振动数据的特征,其既有汽轮发电机组转动部件脱落故障所共有的振动特征,如故障过程振动突变、故障前后振动相对稳定、故障过程振动和振动变化以1倍频振动分量为主等,也有汽轮机低压转子跨内单侧部件脱落故障所特有的振动特征,如故障后低压转子振动矢量变化较大以及各转子振动矢量变化中同相分量和反相分量的变化特点等。通过分析该300 MW汽轮机低压转子汽侧次末级叶片脱落故障振动特征,以期为其他机组类似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汽轮机低压转子叶片脱落故障振动特征分析

    辛士红;袁海;吴兴燕;俎海东;

    针对某300 MW汽轮机低压转子汽侧次末级叶片脱落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前后机组轴系振动趋势和振动数据的特征,其既有汽轮发电机组转动部件脱落故障所共有的振动特征,如故障过程振动突变、故障前后振动相对稳定、故障过程振动和振动变化以1倍频振动分量为主等,也有汽轮机低压转子跨内单侧部件脱落故障所特有的振动特征,如故障后低压转子振动矢量变化较大以及各转子振动矢量变化中同相分量和反相分量的变化特点等。通过分析该300 MW汽轮机低压转子汽侧次末级叶片脱落故障振动特征,以期为其他机组类似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新能源

  • 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的多类型可调节资源层级评估

    张秀琦;曹斌;王立强;王琪

    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可调节负荷的引入,可调节资源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伴随灵活性需求升高所带来的调度灵活性资源总量增加,直接优化求解最优的辅助服务调度变得愈发困难。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i>K</i>-means++聚类的多类型可调节资源层级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为一种事先评估方法。通过提出的调频性能、调峰性能指标将多类型可调节资源使用相同的公式进行同尺度评估,并使用改进<i>K</i>-means++聚类进行层级评估,实现对可调节资源的事先层级划分,在实际调用时可以从高到低依次按照层级调用可调节资源,降低了运算量,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所提方法采用北方某地区电网的可调节资源进行测试,相较于<i>K</i>-means与<i>K</i>-means++聚类,改进<i>K</i>-means++聚类在保证运算稳定性的同时,也能够对各个层级的可调节资源进行有效划分,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2023年06期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的多类型可调节资源层级评估

    张秀琦;曹斌;王立强;王琪;

    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可调节负荷的引入,可调节资源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伴随灵活性需求升高所带来的调度灵活性资源总量增加,直接优化求解最优的辅助服务调度变得愈发困难。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的多类型可调节资源层级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为一种事先评估方法。通过提出的调频性能、调峰性能指标将多类型可调节资源使用相同的公式进行同尺度评估,并使用改进K-means++聚类进行层级评估,实现对可调节资源的事先层级划分,在实际调用时可以从高到低依次按照层级调用可调节资源,降低了运算量,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所提方法采用北方某地区电网的可调节资源进行测试,相较于K-means与K-means++聚类,改进K-means++聚类在保证运算稳定性的同时,也能够对各个层级的可调节资源进行有效划分,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2023年06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的多类型可调节资源层级评估

    张秀琦;曹斌;王立强;王琪;

    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可调节负荷的引入,可调节资源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伴随灵活性需求升高所带来的调度灵活性资源总量增加,直接优化求解最优的辅助服务调度变得愈发困难。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K-means++聚类的多类型可调节资源层级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为一种事先评估方法。通过提出的调频性能、调峰性能指标将多类型可调节资源使用相同的公式进行同尺度评估,并使用改进K-means++聚类进行层级评估,实现对可调节资源的事先层级划分,在实际调用时可以从高到低依次按照层级调用可调节资源,降低了运算量,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所提方法采用北方某地区电网的可调节资源进行测试,相较于K-means与K-means++聚类,改进K-means++聚类在保证运算稳定性的同时,也能够对各个层级的可调节资源进行有效划分,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2023年06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管控系统设计

    宗龙;赵亚典

    为了将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BIPV)光伏发电更好地与建筑能源应用结合,改进用户侧用能模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结合实际BIPV建筑案例,从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能源调度、能源管理、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将建筑内产能与用能子系统进行耦合控制,提出一套适用于BIPV的综合能源管控系统。该系统数据采集接口灵活、算法模块丰富、控制功能多样,在北京昌平某园区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中,接入光伏、储能、光热、水等多种能源供应形式,充分调动各种能源互补耦合应用,为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建筑节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3年06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管控系统设计

    宗龙;赵亚典;

    为了将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BIPV)光伏发电更好地与建筑能源应用结合,改进用户侧用能模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结合实际BIPV建筑案例,从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能源调度、能源管理、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将建筑内产能与用能子系统进行耦合控制,提出一套适用于BIPV的综合能源管控系统。该系统数据采集接口灵活、算法模块丰富、控制功能多样,在北京昌平某园区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中,接入光伏、储能、光热、水等多种能源供应形式,充分调动各种能源互补耦合应用,为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建筑节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3年06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管控系统设计

    宗龙;赵亚典;

    为了将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BIPV)光伏发电更好地与建筑能源应用结合,改进用户侧用能模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结合实际BIPV建筑案例,从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能源调度、能源管理、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将建筑内产能与用能子系统进行耦合控制,提出一套适用于BIPV的综合能源管控系统。该系统数据采集接口灵活、算法模块丰富、控制功能多样,在北京昌平某园区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中,接入光伏、储能、光热、水等多种能源供应形式,充分调动各种能源互补耦合应用,为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建筑节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3年06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电网技术

  • 抑制直流输电换相失败方法研究

    贺日星;杨宝峰;陈瀚栋;罗振鹏

    通过剖析换相失败机理,分析发生换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采用的换流元件晶闸管为半控型器件。当关断角小于其固有极限关断角时便会发生换相失败,换相失败会引起换流变压器直流偏磁、换流阀过热、送端电网过压和发电机组脱机等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导致直流闭锁,存在引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整理并总结已有的抑制换相失败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分类阐述,一是通过修改控制器定值,二是通过增加额外的组件或设备抑制换相失败,三是进行换流器拓扑局部改造,最后指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为当前及今后的研究提出可行的技术思路。

    2023年06期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抑制直流输电换相失败方法研究

    贺日星;杨宝峰;陈瀚栋;罗振鹏;

    通过剖析换相失败机理,分析发生换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采用的换流元件晶闸管为半控型器件。当关断角小于其固有极限关断角时便会发生换相失败,换相失败会引起换流变压器直流偏磁、换流阀过热、送端电网过压和发电机组脱机等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导致直流闭锁,存在引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整理并总结已有的抑制换相失败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分类阐述,一是通过修改控制器定值,二是通过增加额外的组件或设备抑制换相失败,三是进行换流器拓扑局部改造,最后指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为当前及今后的研究提出可行的技术思路。

    2023年06期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抑制直流输电换相失败方法研究

    贺日星;杨宝峰;陈瀚栋;罗振鹏;

    通过剖析换相失败机理,分析发生换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采用的换流元件晶闸管为半控型器件。当关断角小于其固有极限关断角时便会发生换相失败,换相失败会引起换流变压器直流偏磁、换流阀过热、送端电网过压和发电机组脱机等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导致直流闭锁,存在引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整理并总结已有的抑制换相失败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分类阐述,一是通过修改控制器定值,二是通过增加额外的组件或设备抑制换相失败,三是进行换流器拓扑局部改造,最后指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为当前及今后的研究提出可行的技术思路。

    2023年06期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布式和微服务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武永强1;张一帆2;3;王宇强2;3;杨洋2;3;梁帅2;3;贾俊青2;郭杉2

    针对电网谐波源呈现海量化,多谐波源耦合叠加严重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问题,基于分布式和微服务技术开发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结构设计,通过分布式计算、缓存等技术处理海量监测数据,利用微服务技术灵活开发和扩展电能质量分析功能,具备接入1000个电能质量终端的能力,包含专项分析和高级应用等特殊模块,可专项评估风电接入高低电压过渡故障特征,统计电压暂降和脱网信息等,以及嵌入了电能质量稳态扰动主成因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对电能质量状况的全面监测和快速分析。

    2023年06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分布式和微服务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武永强;张一帆;王宇强;杨洋;梁帅;贾俊青;郭杉;

    针对电网谐波源呈现海量化,多谐波源耦合叠加严重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问题,基于分布式和微服务技术开发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结构设计,通过分布式计算、缓存等技术处理海量监测数据,利用微服务技术灵活开发和扩展电能质量分析功能,具备接入1000个电能质量终端的能力,包含专项分析和高级应用等特殊模块,可专项评估风电接入高低电压过渡故障特征,统计电压暂降和脱网信息等,以及嵌入了电能质量稳态扰动主成因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对电能质量状况的全面监测和快速分析。

    2023年06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布式和微服务技术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武永强;张一帆;王宇强;杨洋;梁帅;贾俊青;郭杉;

    针对电网谐波源呈现海量化,多谐波源耦合叠加严重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问题,基于分布式和微服务技术开发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结构设计,通过分布式计算、缓存等技术处理海量监测数据,利用微服务技术灵活开发和扩展电能质量分析功能,具备接入1000个电能质量终端的能力,包含专项分析和高级应用等特殊模块,可专项评估风电接入高低电压过渡故障特征,统计电压暂降和脱网信息等,以及嵌入了电能质量稳态扰动主成因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对电能质量状况的全面监测和快速分析。

    2023年06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00 Mvar空冷调相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跳闸故障分析

    张冲;赵强;高树永;李延钊;安卫民;刘志远

    针对某厂站300 Mvar空冷调相机转子一点接地导致的跳闸故障,通过现场检查、返厂拆解、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断口形貌分析、温度场仿真等手段对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连接螺钉压紧区域附近处的引线与绝缘盒之间存在悬空区域,需要使用绝缘配垫进行填充,而装配过程中绝缘配垫未能完全充实该区域,导致引线悬空,引线在离心力的长期作用下最终发生断裂。为此,建议对转子引线绝缘配垫结构进行优化,加强装配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查标准,以避免同类型故障再次发生。

    2023年06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9K]
    [网刊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300 Mvar空冷调相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跳闸故障分析

    张冲;赵强;高树永;李延钊;安卫民;刘志远;

    针对某厂站300 Mvar空冷调相机转子一点接地导致的跳闸故障,通过现场检查、返厂拆解、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断口形貌分析、温度场仿真等手段对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连接螺钉压紧区域附近处的引线与绝缘盒之间存在悬空区域,需要使用绝缘配垫进行填充,而装配过程中绝缘配垫未能完全充实该区域,导致引线悬空,引线在离心力的长期作用下最终发生断裂。为此,建议对转子引线绝缘配垫结构进行优化,加强装配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查标准,以避免同类型故障再次发生。

    2023年06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300 Mvar空冷调相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跳闸故障分析

    张冲;赵强;高树永;李延钊;安卫民;刘志远;

    针对某厂站300 Mvar空冷调相机转子一点接地导致的跳闸故障,通过现场检查、返厂拆解、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分析、断口形貌分析、温度场仿真等手段对故障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连接螺钉压紧区域附近处的引线与绝缘盒之间存在悬空区域,需要使用绝缘配垫进行填充,而装配过程中绝缘配垫未能完全充实该区域,导致引线悬空,引线在离心力的长期作用下最终发生断裂。为此,建议对转子引线绝缘配垫结构进行优化,加强装配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查标准,以避免同类型故障再次发生。

    2023年06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发电技术

  • 变频调速给水泵平衡盘磨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周柏成;茆亚平;姜冠军

    针对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给水泵投产初期多次发生给水泵平衡盘磨损问题,结合给水泵运行方式和故障现象,从平衡盘和最小流量阀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平衡盘的磨损原因,得出给水泵启动过程中低转速运行时间长是平衡盘频繁磨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给水泵变频升速曲线优化方案,通过设定变频器不同的加速时间,并利用DCS进行逻辑控制,减少给水泵低转速运行时间,解决了给水泵平衡盘异常磨损问题,提高了给水泵设备可靠性。

    2023年06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网刊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变频调速给水泵平衡盘磨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周柏成;茆亚平;姜冠军;

    针对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给水泵投产初期多次发生给水泵平衡盘磨损问题,结合给水泵运行方式和故障现象,从平衡盘和最小流量阀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平衡盘的磨损原因,得出给水泵启动过程中低转速运行时间长是平衡盘频繁磨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给水泵变频升速曲线优化方案,通过设定变频器不同的加速时间,并利用DCS进行逻辑控制,减少给水泵低转速运行时间,解决了给水泵平衡盘异常磨损问题,提高了给水泵设备可靠性。

    2023年06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变频调速给水泵平衡盘磨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周柏成;茆亚平;姜冠军;

    针对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给水泵投产初期多次发生给水泵平衡盘磨损问题,结合给水泵运行方式和故障现象,从平衡盘和最小流量阀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平衡盘的磨损原因,得出给水泵启动过程中低转速运行时间长是平衡盘频繁磨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给水泵变频升速曲线优化方案,通过设定变频器不同的加速时间,并利用DCS进行逻辑控制,减少给水泵低转速运行时间,解决了给水泵平衡盘异常磨损问题,提高了给水泵设备可靠性。

    2023年06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